“双峰环抱处,一为绿水青山,一为金山银山,蕴藏着超越黄金的智慧。”据报道,近日,参观完浙江安吉余村,埃及环境部研究员萨莉·阿博纳姆写下这样的诗句。日前,多国官员、专家赴浙江了解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和经验,他们称,“看到了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的成果”。
今年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是这一理念诞生地,20年来,在该理念指引下,余村推进生态修复,重塑山水人文,打造“美丽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余村发展的“绿色变奏”,是浙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在这种背景中,多国官员、专家赴浙江学习了解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可谓在正确的时机来到了最合适的地方。
埃及艾资哈尔大学助理教授穆罕默德·哈桑说:“这里的景色有如中国水墨画,良好生态源于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此言不虚。从浙江实践,再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渗透进实践的纵深处。
具体到浙江,早在2017年,浙江就推出了《浙江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此外,还构建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核心的“两山”转化评估体系和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平台,率先建立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激励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实行“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浙江各地深化这一理念的实践,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举措。比如,浙江湖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GDP”核算应用体系,将生态文明纳入县区实绩考核。
众所周知,中国公开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以扎实效果回应期待。此前有统计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上线以来,已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全国碳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在此基础上,又于2024年正式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的“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公认。
勇当“碳”路者,展现新气象。以此看浙江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积累的经验,更具时代价值。从制度创新到产业转型,再到生态价值转化,浙江的每一步探索和实践都为中国减排提供动力。比如,浙江率先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并将生态考核纳入地方政绩评估体系,客观上启发其他地方跟进,助推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从丰富的中国经验中受益。”尼泊尔自然保护国家信托基金拉詹·保德尔如是称。如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那么浙江实践则为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治理提供了深刻方案。浙江作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样板间”,以创新理念与系统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当下,世界减排遇到一些杂音,中国碳中和等实践仍然任重道远,如何以减排、绿色发展撬动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制度机制安排协同资本、技术、企业和政府的合力,真正让企业、民众、地方得实惠,如何通过鼓励基层创新放大个案的示范效应,时代对浙江还有更多期待,也给出了更大舞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