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日起,本版推出新栏目《评论员看浙江》,邀请全国媒体资深评论员,以开阔的全国视野和专业的洞察力,聚焦浙江的创新实践与涌现的新人新事,进行深度观察与评析。首批特邀几位在央媒工作的浙江籍评论员,以“双重视角”解析更为立体的浙江发展图景及其时代价值。
这几日,正为父亲办理遗产公证,材料递交后,接到海宁公证处工作人员的电话:需要一份四十多年前父亲在内蒙古支边时的证明文件。
我瞬间崩溃,声调不自觉地拔高:“这让我上哪儿找?!”电话那头,声音依旧沉稳:“您别急,可以试试联系当地档案局,他们或许有存档。我们已尽可能前置核查了逝者及家属的本地信息,这份外地材料实在查不到,才需要您这边补充。”
我心头一震。原来,这通“要证明”的电话背后,是他们默默做完了大量排查筛选,只剩下这道只能由当事人完成、实在绕不过去的程序。此刻这份指向清晰、主动作为的服务,像一束光,照进了繁琐手续带来的疲惫中,让人感觉格外熨帖。
作为一个在京工作的浙江人,常听人赞浙江的富、浙江的美。但真正戳中我心窝的,是那些关于“温度”的细节:外地朋友高速抛锚,抢险车未呼先应几分钟就赶到现场,高效免费;企业主在政务大厅咨询完,被工作人员主动叫住:“您孩子入学政策需要一并了解吗?”这些不期而遇的服务暖流,无声滋养着浙江的富庶与美好。
浙江对政务服务的革新,始终以“人的体验”为标尺。传统政务服务改革以“减法”为主,即通过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流程、降低门槛,提升行政效率。然而,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仅靠“减法”已难以满足群众与企业的深层次需求。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再到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将改革从“减法”转向“乘法”,走向的是系统性创新,其创造的不仅是办事的便利,更是发展的确定性、创新的包容性,这关乎人心的向背。
何谓政务服务增值化?简言之,预判需求、创造价值。争创营商环境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关键一招”。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浙江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关键一招”何以关键?这层窗户纸其实一捅就破。在今天高质量发展竞争中,政务服务的“隐性价值”正超越土地、税收等传统要素,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阳光救援”让外地车主在困境中感受浙江温度,当“遗产公证”让市民在人生至暗时刻免于奔波,这些体验会转化为对区域治理能力的信任与口碑。数据就是明证,2024年以来,浙江全省在册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1095.17万户,同比增长5.91%,高新技术企业增长量居全国前列;2024年“浙里办”投诉量较两年前下降75%,群众与企业用脚投票印证了“服务增值”与“发展增效”的正向循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要求浙江“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浙江需要以更多创新和实践为全国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政务服务改革提供浙江素材。在“地方试点—国家推广”的中国式改革路径中,浙江正在发挥更大作用,肩负更多的期待。
这场改革,不是抵达,而是扬帆。它揭示一个更深的逻辑:政务服务改革的核心,不仅在于民众脚步的简化,更在于政府职能的主动进击;不仅在于企业手续的便捷,更在于政府服务的俯身贴近;不仅在于政策的表层覆盖,更在于其深层活力的真正激活。
(作者系光明日报评论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