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关键词,非一个“热”字莫属。
天气很热。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将遭遇同期罕见高温。出梅之后,浙江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不少。一边饱受“烤”验,一边是系统性降水伴随强对流,短时暴雨不时现身,“桑拿天”名副其实。
今年5月份世界气象组织曾在报告中警示2025年或会打破高温纪录,未来5年地球将遇“致命高温”。近些年,关于极端天气的警告频繁出现,稀释了人们的注意力,但实际面临的挑战却不能等闲视之。据说漠河的北极村都在装空调了,北方有些高校因为来不及装空调,让学生吃了不少苦头,全国范围内热射病引发的死亡案例也多了起来。热得厉害了,一方面身体受不了,另一方面心理也会受影响。前几日,在街头热浪中,曾亲眼目睹了两个外卖小哥现场“干仗”,原因仅仅是因为一句口角。这种“情绪中暑”一旦发作起来,影响可大可小,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人气很热。上一周,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赛事“浙BA”打得火热。网络上的调侃不断,有将之拿来与“苏超”对比,有搬来“小板凳”看热闹的,也有出主意称“阿浙糊涂”、最应该办的是“浙里游”的……看得出,都是真心实意。
在“苏超”的绝对热度面前,“浙BA”有着冷静的思考。其实,赛事并非从零起步,篮球在浙江民间有非常厚实的群众基础。“浙BA”开打前后,全省多地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希望充分发挥“浙BA”撬动作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主场效应升级为经济效益。“造梗”“玩梗”是快乐的,在球场观众席上激情呐喊是快乐;看到家乡的美食、美景、美好人文被关注,看到一张小小的票根带动本地文旅消费,自然更是打心底高兴。依我之见,浙江人务实,不怕被说“抄作业”,怕的是没有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没有带来看得见的效益。
舆情也热。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据央视新闻,7月12日,甘肃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调查组,提级调查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此前当地政府发布的情况通报,因为疑点重重,反而将事件进一步推向舆论漩涡。
各方正在等待调查处置的结果,这样的高度聚焦下,相信这一事件中的种种问号终究会被拉直。这种通报中的“糊涂账”又一次提醒,热点事件的通报如果不能充分地答疑释惑、不能充分地尊重大众常识,最后就会“翻车”。越是热的事件,越是与普通个体的安全感、信任感、荣誉感等内在感受密切相关,只有扎扎实实、经得起推敲的真相,才能真正为事件降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