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首部全面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国家级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这部关乎亿万人安居的法规将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法治化、规范化进入全新阶段。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租房人数接近2.6亿,大量新市民和青年人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但提起“租房的坑”,想必不少刚到异乡打拼的人都经历过。有人租到“串串房”,房子里残存的甲醛危及租户健康;有人退房时遭遇“提灯定损”……租房市场乱象丛生,既源于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也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此次《住房租赁条例》出台,聚焦租房市场痛点、难点,给行业乱象量身定制“紧箍咒”,同时在平衡租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适度倾斜保护承租人合法权益,彰显浓厚民生关怀,为租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制度保障。
严守安全底线,保障“住得好、住得安”。比如针对“串串房”等问题,《条例》强化住房出租室内装饰装修要求,明确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针对“非居改租”“隔断房”等问题,强调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立法已亮明态度,无论如何,安全底线不能破。
升级租客权益,守护“住得稳、住得放心”。比如针对押金难退问题,《条例》规定住房租赁合同应当明确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以及扣减押金的情形等事项,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有利于从源头减少退租纠纷。又如未经租客同意,房东不得擅自进入租赁住房等,提升了租客的安全感,为租赁关系注入更多稳定与尊重。
保障租户合法权益,立法只是第一步。让更多“漂泊者”能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还需要在政策保障、城市管理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给更多新市民和青年人体面的居所,是在为城市的未来积蓄力量,也体现着城市的胸怀和温度。期待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和各方努力下,租房之路不再“步步踩坑”,临时居所也能温暖舒适。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