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百姓之信,国家之幸

字体:
2025-11-11 08:09:3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评论员 逯海涛

  随着福建舰光荣入列,1999年一名小朋友为建航母捐140元钱的往事,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11月10日,@中国船舶发文,邀请这名“小朋友”参观中国船舶集团,还随信附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据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报道,这名叫陈虞文的“小朋友”是广西钦州人,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军事感兴趣。当年他分4次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共捐款140元时,才5岁。2014年他来到浙江读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

  年纪小小,情怀深深。140元和建造航母的巨大成本相比,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一个孩子能有这样一份心意,比多少钱都珍贵。这140块钱,代表着普通民众最朴素、最真挚的国防意识,也代表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一代代中国人中的传承。不仅是“稚子捐舰”,还有“稚子问核”“星际插旗”等“名场面”……体现着年轻一代强烈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

  这也是一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故事。“稚子捐舰”中饱含着信任和期待,这份信任和期盼已经照进了现实。中国航母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太多不易,承载着几代人的努力、心血与期待。2000年以前,中国尚不具备发展航母的条件。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如今,中国已经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我们“再也不用踮起脚尖”看别人的航母了。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时间只有2秒,但为了这一刻技术人员足足坚守了20多年。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只有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才能不断突破。当年陈虞文捐款时问“是不是我们有航母别人就不敢欺负咱们了”,三艘航母的横空出世是最庄重的回答。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梦想成真,更是中华民族关于强大海军、强大国防的期盼梦想成真。

  这个故事,不仅有圆梦的激动,还有温暖的互动。

  在这场“一个孩子和国家”间的互动中有一个细节。当年有关部门退回了这140元钱,并写了一封表扬信。对孩子来说,这是莫大的鼓励。珍视每一份心意,记住每一份期待,国家前进的步伐里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呼吸与脉搏。在这个意义上,那140元从未被“退还”,它早已化作国家发展的一部分,与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一起,温暖向前。

  国家光明的未来,源于每个普通人心中点亮的小小光芒。当千千万万个“陈虞文”的微小愿望汇聚成星河,这份来自人民的信任与期待,或许正是中国能够实现发展奇迹最深厚的底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 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