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保定5月6日讯(记者 张天虎 赵晓慧 宁晓雪)清明节刚过,人们尚未从怀念至亲的气氛中走出来,4月10日,"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太行山百姓永远失去了这位"科技财神”,人们再次陷入悲痛之中。
在河北农大职工宿舍,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和花篮摆满整个小区,现场气氛庄严凝重,人们以不同方式怀念他。
李保国,1958年2月出生。河北武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先后在武邑县怀甫公社广播站、武邑县机电局工作。1978年3月至1981年2月就读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蚕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7月取得河北农业大学果树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月取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于2016年4月10日4时在保定逝世,享年58岁。
李保国去世前一天,学生们还在朋友圈向他请教问题。长城网 李艮春 摄
30多年来,李保国一直从事经济林栽培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9门课程,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北方经济林栽培学总论》等9部教材的编写工作。他坚持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能够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讲授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谈及恩师李保国,开门弟子顾玉红难掩悲痛。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李保国毕生致力于山区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足迹踏遍河北山山水水,辨识了河北省山地景观生态经济资源特征,确立了山区开发综合治理的标准化基础工程技术体系和山地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化技术体系,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技术、绿色核桃配套栽培技术等优质品牌产业化技术。获得"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通过推广自己的先进成果,先后培育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内邱县岗底村、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山区开发先进典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826万亩,为河北山区生态治理、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1年至1996年,李保国为了解决太行山低山区土壤瘠薄、干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重大难题,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同克服了严寒酷暑、山高谷深等困难,风餐露宿踏遍了前南峪村的所有山头地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数千次的山体整地爆破试验。他们提出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两聚造林理论和太行山生态林业建设技术,将过去只有酸枣、荆条等小灌木植被的干旱山地种成了苹果、板栗、核桃等高效经济林木,使前南峪村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昔日穷山村,如今山清水秀,花果飘香,被誉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提名奖。前南峪人把李保国的名字和事迹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
1996年至2003年,李保国为了研发无公害苹果栽培配套技术,常年吃住在岗底村,白天钻果园查看情况,晚上上山用黑光灯测报虫情,夜间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开发了富岗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实现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的"富岗”无公害优质苹果在19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银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2007年被指定为2008奥运会指定果品,创出了国内驰名的"富岗”苹果品牌。此项技术带动了河北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1999年开始,李保国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开辟了治理战场,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乱石遍地、荆棘丛生的荒岗上选取86个样方,调查植被、土壤和水土流失状况,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选种了早实薄皮核桃。经过10年时间,形成了配套的优质薄皮核桃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摇钱树”,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首届中国核桃节在绿岭举办,同时,促成太行山区百里百万亩优质核桃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
2009年开始,在平山县葫芦峪,李保国把山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技术做成了标准化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3万多亩,并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