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尼科利奇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中塞两国传统友好。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双边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习近平曾指出:“两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塞尔维亚是中国在中东欧第一个战略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的好朋友、好伙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塞,传承友好、继往开来,必将推动中塞关系达到新高度,揭开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3年8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尼科利奇举行欢迎仪式。
一、坚如长城的中塞友谊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中塞两国始终高度信任、相互理解,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深厚而牢固、历久而弥坚。进入新时期以来,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体现在双边交往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习近平指出:“中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彼此支持。” 尼科利奇总统表示,塞中两国深厚的友谊并不是金钱和利益所能衡量的,而是建立在双方友好历史基础之上,“塞中友谊基石坚如长城”。
中塞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巩固,相互支持不断加强。早在南斯拉夫时期两国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5年,中国同前南斯拉夫建立外交关系。南斯拉夫解体后,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先后更名为中国驻塞尔维亚和黑山大使馆(2003年)、中国驻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使馆(2006年)。2009年,中塞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塞尔维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个战略伙伴。此后,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尤其是近年来,两国政治交往不断,双边关系逐渐升温。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分别于2014年底和2015年中访问塞尔维亚,塞总统尼科利奇于2015年9月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塞总理武契奇于2015年11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此次习近平主席访塞体现了中国对塞尔维亚这一战略伙伴的重视,相信这次访问将加强和推动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2013年8月,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曾表示塞尔维亚视中国为伟大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他说:“我从政23年来,一直主张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这种主张并非出于意识形态,我只是比别人看得更远。中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得更好,我们需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访问,尼科利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毫不怀疑,塞中友好关系对两国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要”,“塞尔维亚人民就像在期待一位久违的、最尊贵的朋友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盼望习主席的到来”。
中塞两国互相支持对方在重大核心问题上的立场。中塞双方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中塞合作取得的成绩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树立了典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2013年8月26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举行会谈时指出:“中方赞赏塞方尊重中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方尊重塞尔维亚主权和领土完整,理解塞方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合理关切,赞赏塞方为寻求该问题政治解决所作的努力。”尼科利奇表示,塞尔维亚感谢中方支持其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在台湾、新疆和西藏等问题上的立场。
中塞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经济方面,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成绩斐然。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如数家珍般“晒”出中塞合作成绩单: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大桥项目——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山东高速承建的位于泛欧11号走廊的E763高速公路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科斯托拉茨电站项目以及匈塞铁路等。中塞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2014年,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展第59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今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意产业论坛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塞尔维亚将和其他15个中东欧国家将作为主宾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塞尔维亚中国文化中心即将开放,将成为巴尔干地区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2015年9月,尼科利奇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他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中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知名南斯拉夫电影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展现了塞尔维亚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英勇事迹。塞中双方的友谊是不能用贸易规模来衡量的。两国在传统、文化、历史、宗教等领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塞尔维亚是个美丽的国度,四季分明,有着茂密的自然森林景观,中国更是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两国在旅游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两国可以加强合作,挖掘潜力。我愿意与中方一道,通过加强经济联系来进一步推进塞中人文交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