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资源配置和输血造血角色。 梁文祥 摄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资源配置和输血造血角色。其中,既包括通过落实国家、广东省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将资源引向政府确定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助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包括实施科技金融、国际金融等战略,助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服务广东企业走出去和开放型经济建设。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推动金融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省金融业“十三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向南方日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广东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4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7万亿元,居于全国首位。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多部门出台了《金融支持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能动作用,推动金融资源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对接。
亮点1
贷款增量稳居全国首位
数据显示,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1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快2.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3个百分点。上半年广东本外币贷款增量8588亿元,同比多增2566亿元,占全国增量的11.7%,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其中,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同比增速为16.2%,达到近5年高位,上半年共增加8424亿元,同比多增24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信贷增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的同时,广东贷款利率下降至多年以来低位。6月份,广东省商业银行(不含深圳)新发放对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存款方面,6月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07万亿元,同比增长6.6%。
“非金融企业部门存款增势持续回升,主要原因包括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改善,1-5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8%;同时,部分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整体销售较好,资金回流快;此外,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直接融资大幅增加,上半年广东企业直接融资达35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8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亮点2
出台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多部门出台了《金融支持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服务。《意见》明确提到,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通过债权人委员会等方式制定清晰可行的资产保全计划,稳妥有序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而对于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
记者了解到,6月末,广东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3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323亿元,同比多增63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方面,6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1.3%,比企业贷款整体增速快6.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和农户贷款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8.4%、17.8%和19.4%。
数据还显示,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迅猛,成为拉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动能。6月末,广东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40%,比上年末快5.9个百分点。
■焦点
金融业多点发力
广东金融主要指标全国领先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广东金融系统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不断加强产融对接,积极向实体经济“输血造血”,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较好发挥了“两个支撑”作用。在增加实体经济有效金融供给的同时,广东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多项主要金融总量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5年,广东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152亿元,是2010年的2.07倍,占全国的比重为9%,占GDP的比重为7.1%,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分别高于同期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年均增速2.45个和3.33个百分点。
期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广东省科技厅等签署《共同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并指导辖内地市人民银行出台金融对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广东银监局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省金融办鼓励发挥地方金融优势,设立科技型小额贷款公司。值得一提的还有,从2014年到2018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产业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5亿元,调动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除此之外,为促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还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广东金融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业支持广东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自贸区金融创新不断累计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全国居首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间,广东自贸区金融改革也创新不断。以建设系列重大金融平台为例,“十二五”期间,广东构建跨境证券产品交易平台、中港基金互认服务平台、私募产品跨境投融资平台、股权交易平台以及各类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组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此外,自贸区企业境内外投融资渠道也得到进一步拓宽。截至2015年末,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累计汇入跨境人民币贷款金额3393亿元;南沙和横琴新区共办理了45笔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备案金额110.5亿元,汇入贷款金额33.2亿元。
最新数据则显示,广东省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0.3万亿元,占全国结算量超过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上半年结算量1.3万亿元,占全国结算量的27%。而截至6月末,广东省共设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234个,累计结算额17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56亿元;50家支付机构办理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备案,累计结算量6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6亿元;结算银行累计为个人办理跨境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亿元。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3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12850家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法人金融机构在广东落户。截至2015年末,全省共设立法人金融机构294家,改制设立农商行31家、设立村镇银行43家。同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51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360家。此外,广东金融高新区、广州、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相继成立,三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12850家,累计融资约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得到不断完善。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广东各地市通过财政补贴、上市辅导等手段,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定向增发,并推动暂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工业企业通过在全国转股系统(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市场)等挂牌融资。此外,还推动企业加大利用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融资模式融资力度。
普惠金融支持经济补短板
粤东西北支农再贷款余额同比增24.0%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金融业通过加强对金融扶贫的引导、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模式等措施,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例如,有关单位综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政策、差异化监管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信贷投放。数据显示,2015年末,粤东西北地区支农再贷款余额70.7亿元,比2014年末增长24.0%;粤东西北地区支小再贷款余额1.4亿元。
而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十二五”期间,我省建立了广东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截至2015年末,广东(不含深圳)再贴现余额70.01亿元,同比增长13%,再贴现额度使用率达72%,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全年广东(不含深圳)累计发放再贴现169.17亿元,其中投向小微企业占比为46.3%,投向涉农企业占比达36.3%。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制定下发了《关于金融业支持广东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引导资金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和高污染落后产业,促进金融资源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数据显示,2015年末,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5.61亿元,同比增长37.2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163.04亿元,同比增长47.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474.72亿元,同比增长11.75%。
-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营改增”试点全覆盖打通抵扣链条
-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大学生创业就业迎来“新天地”
-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生态文明建设,“镇江经验”不少
-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打破公章“围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