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对山西转型升级寄予殷切期望,引领山西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就有两个: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深入吕梁山区,看望特困户,详细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成效,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随后,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了解黄花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晋南霍州市和汾西县,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情况,强调“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脱贫攻坚战中,山西针对10个深度贫困县精准施策,每年约30%的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深度贫困县,重点支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经济林提质增效等项目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同时,大力发展小杂粮、黄花、梨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利用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打造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一家,过去住在吕梁山深处的土坯房里,2017年9月搬进县城移民新区,住上楼房。“5年前总书记到大山沟里来看我们,还一起算收入账,让我们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刘福有说,“我想向总书记报告,现在我们老两口干上了保洁员的工作,每年工资、土地流转费加起来有4万多元。生活条件好了,身体也好,心里美呀。”
如今,山西329万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总书记考察过的贫困县贫困村变了模样:岢岚县贫困人口4338人搬出大山;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修好污水管网、建起公共浴室……山西这片土地上,摆脱贫困的乡亲们正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福有(右)和老伴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城移民搬迁小区的家中(2021年12月22日摄,手机照片)。新华社发
“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勉励山西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他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3月31日,在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廖席展示用手撕开超薄精密不锈带钢。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天翔说:“两年来,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攻关力度,将600毫米不锈钢精密箔材的厚度从0.02毫米轧到了0.015毫米,这是新的世界纪录。除‘手撕钢’外,企业还实现了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无纹理表面不锈钢精密带钢两项新产品全球首发。”
为了落实总书记指示,山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培育等工程,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2%,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2.9%,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49.5%。
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并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这是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一角(2017年6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受访企业供图)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时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山西担负着煤炭保供的重担。通过努力挖潜增产,在去年四季度超额完成16个省份煤炭保供任务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山西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1%。今年以来,电力外送范围达到14个省份。
山西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去年以来累计开工建设15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全省煤炭先进产能从2016年的不足30%跃增至当前的75%。此外,山西还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瑞光热电副总经理董鑫说:“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我们探索的方向,作为传统火电企业,一是要继续节能减排,二是和新能源优势互补。”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5月11日,游客在云冈石窟景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考察,步行感受古城的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成立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化中心等机构,借力高科技加强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说,与此同时,正在加速构建和发展云冈学,充分发掘弘扬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努力讲好云冈故事。
5月11日,云冈研究院工作人员孙波在云冈石窟第1窟进行文物保护专题直播。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云冈石窟的工作人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对石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数字档案。截至目前,云冈石窟整体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借助3D打印技术,复制部分石窟和佛像,并实现异地展示,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步伐。
5月11日,在云冈石窟第17窟,工作人员在分析采集到的石窟数据信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平遥古城近期正在加紧推进电力、通信、雨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平遥县文化馆副馆长巩丽说:“我们还要做好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城墙修缮,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和古城保护。”
这是2月8日拍摄的平遥古城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山西省投资上亿元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全省历史文物专项巡视,并鼓励社会力量以“认养”方式参与文物保护。为加强基层文保力量,山西着手准备为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文物全科人才。一个集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文物工作格局,正在山西形成。
平遥古城加紧推进地下管网提升改造(5月11日摄,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晓飞 摄
文字记者:赵东辉、晏国政、梁晓飞、孙亮全
视频记者:罗林岚 赵阳 马志异 崔艺铧(报道员) 贺宇轩(报道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