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破浪前行, 一座开放之城的决心与意志

字体:
—2022—
10/10
14:04:51
2022-10-10 14:04:51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王志彦

  今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第34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举行视频会议,来自全球24个城市的40位国际企业家在“云端”畅谈未来,共话发展。

  过去的30余年,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市咨会都如期举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以这样的一份坚守,向全世界表明,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全国、全球紧密连接,其价值恰恰体现在为全国和全球提供功能性的服务。

  一时的困难也许会阻隔人员的流动,却阻隔不了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和深厚的情谊,阻断不了上海以更快速度、更大幅度拥抱世界、融入世界的脚步。尤其是今天,在广纳全球智慧的过程中扩大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提升能级,承担起国家战略,更是上海的担当和责任。

  这十年尤其是近五年,在全球范围内,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关门筑墙,新冠疫情突袭而至,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任凭风高浪急,中国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是上海的使命。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上海牢记嘱托,不忘初心,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意志,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勇担新的使命,实现新的作为。

  坚守

  今年上半年,上海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但是开放型经济还是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对此,浦东是一个特别的观察窗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浦东新区领导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许多外企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不急于投资的观望态势。“但外资对于浦东的热情不减,大家普遍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步进程,关心浦东‘引领区’的内涵。下转 11版(上接第1版)我们告诉他们,‘引领区’的实质,就是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浦东一定会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观察上海的改革开放史,浦东就是一扇最重要的窗口。面对动荡变化的外部环境,上海的开放大门还能不能长久敞开?从1990年以来,这样的“时代之问”不止一次出现,而上海正是在解答一个又一个的“时代之问”中不断前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不断坚定着“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初心。

  对这片改革创新的热土,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作出重要指示,并多次来到上海、浦东考察。党中央把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上海、浦东,推动上海发展、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

  2020年11月12日上午,黄浦江畔,上海世博中心,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向世人庄严宣布,中央将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一年多来,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意见》中明确的450项任务中已有370项基本完成。全国首个自贸区“离岸通”平台、全国首家中外合资天然气贸易公司、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科技公司等一批服务业开放项目加快集聚,推动上海成为“买卖全球、调度全球”的国际资源配置中心。一年多来,国际商会上海代表处、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上海办公室、TIC全球理事会上海代表处等一批重量级国际组织在浦东相继落户……

  一连串成果的背后,是对前进方向的坚定不移——即使遇到风险挑战,有时甚至风高浪急,但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这座城市绝不轻言放弃,更不逡巡退缩,而是要坚定不移地、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这些年,上海通过一个个重大战略、重大平台,展现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即将连续第五届如期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这样的平台。这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盛会,年复一年用最具体的方式,诠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的决心。

  从2018年起,进博会共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15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今年10月初的消息是,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招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全球四大粮商、三大种业企业、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大药品企业全部参展。

  全球疫情形势、开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当下,这一盛会已然打造起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在深化高水平开放、畅通经济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作为东道主,上海也已下定决心,要抓住进博会这一重大机遇,持续推动开放优势再塑造、开放形象再构建,办出上海特色,树起开放标杆。

  突破

  开放倒逼改革,改革推进开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持续深化的改革作为支撑、提供动力。

  “把扩大开放同改革体制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同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用改革的深度带来开放的力度。

  2013年9月29日清晨,上海的天空飘起一丝小雨。细雨中,外高桥保税区基隆路8号门前的广场上,聚集起一批嘉宾,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只为见证一个历史时刻。

  没有喧闹的爆竹,没有隆重的仪式,仅仅是简单的揭牌和颁证,20分钟后,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第一批自贸区企业就此诞生。观礼的嘉宾中很多人未必全然明了自贸试验区是干什么的、试验区又该怎么干。摸索中前行,是所有改革者留给世人不灭的背影。

  随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近十年来,从上海自贸区到海南自贸港,从东海之滨一枝独秀到东西南北春色满园,中国自贸试验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稳。溯源这一切,历史不会忘记2013年9月29日,那个初秋微雨中的上海。

  实践证明,从来都没有顺顺利利的改革任务,唯有刀刃向内,突破自我,才能“杀出”一条血路。这十年的上海,自我加压、自我突破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上海自贸区,三张桌子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自贸区管委会曾用三张不同颜色的桌面,来形象展示政府权力的“瘦身”效果:第一张桌子是绿色桌面,堆满自贸改革前限制措施共186份文件;第二张桌子为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第三张桌子则是橙色桌面,上面是自贸改革一年后还留存的35份文件。也就是说,上海自贸试验的第一年,有81%的企业投资限制文件被调整,有的限制条款从此消失。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里,这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一次宣示,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央在上海的又一次关键落子。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奋楫前行,一共形成了首创性创新案例87个,其中约一半与金融、贸易创新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是在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方面,新片区都有所建树。从滩涂上崛起的临港,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热土。

  共振

  如果说,浦东和临港新片区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扇面,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提升对内开放水平的另一个扇面。东西两“区”,一端侧重面向全球,一端侧重面向全国,不仅构成了“两翼齐飞”的战略布局,亦具有蔚为可观的辐射潜力。

  而这东西两翼,所赖以支撑的,是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也是各项改革的系统集成。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其长,三省一市通过各自优势的充分对接,强力打造新“增长极”,共同走出了“先手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常规旧例被打破了,许多样板示范逐步创造出来了。

  跨三个行政区域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一个创举,其间打破了许多沉积多年的制度壁垒。成立三年来,示范区聚焦生态保护、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累计推出88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在长三角和全国复制推广。在沪苏嘉城际铁路的施工现场,人们看到,以往一条铁路从规划到开工要三四年的时间,现在只用了一年左右。

  打破“看不见的壁垒”,方能展现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才能领风气之先、答时代之问——这是上海和整个长三角共同努力的方向。

  改革开放是一场没有“中场休息”的接力赛,要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形成最大合力,放大整体效应,起到同频共振的效果。

  对标更高标准更好水平,辐射带动更多区域,这是改革者应有的胸怀。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已有30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引发共振。这样的进程还在继续。上海推出“一业一证”改革,把企业进入一个行业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根据调查,87%的企业认为此项改革对营商环境带来“明显改善”。如今,这项改革正从浦东走向更多区域,造福更多的市场主体。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扩大开放,上海还在不断增添新的动力——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一年多来,这里聚焦本土跨国公司、央企第二总部、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等,吸引了一大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劲、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部,成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的新节点……

  大扇面,大格局。身处时代大潮中的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明白,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

  贯彻好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把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最重要的,是把服务全国作为上海的重大使命,立足国家最迫切需要、上海最有优势的领域,聚焦发力、多作贡献。

  最突出的,是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最关键的,是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百折不挠的毅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更高水平上,激荡起更磅礴的改革开放浪潮,离不开一股子精气神,离不开一种信念和定力。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永远在路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上海;改革开放;浦东;开放;改革;长三角;全球;试验区;新片责任编辑:鲁杰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以这样的一份坚守,向全世界表明,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全国、全球紧密连接,其价值恰恰体现在为全国和全球提供功能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