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展现速度高度温度

字体:
— 2023—
05/19
20:46:51
2023-05-19 20:46:51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张懿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挑战,上海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昨天,中央主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首站活动在上海启程。为了让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在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前全面了解上海高质量发展脉络,昨天举行的情况通报会上,相关部门对面上情况作了介绍。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增强发展动能

  在实施国家战略中体现责任担当,在服务全国中实现共同发展——对上海而言,全力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是整座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上海持续将国家战略优势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上海当前承担的最重要国家战略任务之一。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中央下达给上海的92条任务、280项具体举措,已有超过70%取得阶段性成效。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去年已达1.6万亿元,从而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75的GDP和1/17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讲话中宣布并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目前这三大任务已全面落实。临港新片区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开放体系基本形成,过去3年,临港新片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都超过40%。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科创板支撑硬核科技的作用不断凸显,来自上海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首发募资额和市值则高居全国之首。面向长三角,上海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携手苏浙皖一同驶上一体化发展快车道,一大批基建、民生、科技、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取得积极成果。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实践展示的最新窗口和地标。

  积极服务全国、落实国家战略任务的过程中,上海加快打造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大战略性平台。据介绍,进博会5年来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3458亿美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迅速成长为长三角的区域“增长极”和联通海内外市场的“彩虹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年里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12项,其中38项已向全国复制推广。

  统筹“增量提质”磨砺核心竞争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超大城市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上海统筹“增量”和“提质”,不断实现城市核心功能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所谓有“吨位”才有地位,自2017年和2022年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关后,上海去年GDP达4.47万亿元,稳居全国中心城市首位。同时,2022年上海地域内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破2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和“含金量”都呈持续向上态势。

  与“量”的增长相对应,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强化“四大功能”,目前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也已形成。

  下面这组数据,有助于进一步从“体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观察上海“四大功能”的跃升进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方面,“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上海指数”影响力日益扩大,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去年高达2933万亿元。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随着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运行,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装置的初步建成,加上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上海战略科技力量正在持续壮大。针对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海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重点推进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条“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构成的“3+6+4+5”布局,截至2022年,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43%,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此外,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为全球城市之首,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连续13年高居全球第一,本地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分别突破900家和530家,这些指标都展现出上海作为开放枢纽门户的强大功能辐射力。

  让每个平凡个体感受城市的温度

  高质量发展既要体现为速度、高度,同时也要让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温度。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上海用心用情关注民生大事小情,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感召力。

  为了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上海推动45公里的黄浦江岸线、42公里的苏州河岸线贯通、开放、提升,昔日工业“锈带”焕然一新,变为生活和发展“秀带”。用优质供给服务人民,上海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难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尤其是过去5年完成了中心城区283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从而为这项持续30年的民心工程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另外,上海最低工资、养老、低保、医保、失业保险金等民生保障,其标准全都位居全国前列,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达83.18岁,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这座城市希望给每个平凡个体带去安全感、幸福感的努力。

  能体会到上海温度的还有大量的企业。2018年至今,上海营商环境改革已从1.0版迭代到6.0版,通过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方面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创业者对于在上海扎根发展充满信心。统计显示,最近5年,全市新设市场主体数量比上个5年增长50%,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高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各类市场主体持续迸发的活力,必将为上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最坚实基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责任编辑: 孙婧宜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