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国常会为何定调促家居消费?

字体:
— 2023—
07/02
13:47:53
2023-07-02 13:47:53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全琳珉

  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

  国常会关注促消费,一点也不稀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商务部更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

  过去,促消费主要依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而这次为何转向家居消费?这能否为推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带来“一剂良方”?

  为何是家居消费?

  首先,需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家居消费?

  家,是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围绕家的消费都可以定义为家居消费。

  比如,家装采购的涂料、五金、地板、门窗等建材,装饰装修、室内设计、中介服务等服务,家具、灯具、窗帘、家电等产品,甚至还包括个性化、品质化的生活方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限额以上单位的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合计社零总额为1.2万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总额的8%,若考虑限额以下单位,家居相关社零总额会更高。

  正如此次国常会提到的: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

  为何要促家居消费?

  今年全国两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消费有“四大金刚”,即汽车、家电、餐饮和家居。它们合计占消费的四分之一,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

  在以往的促消费政策中,我们经常看到前三者的身影:

  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通过以旧换新或家电下乡,来释放老百姓消费潜力;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消费,以增加指标供给、购置税减半等举措为主,含金量很高,对买车者诱惑很大;

  餐饮消费,主要靠各地发放消费券带动,发得越多效果越明显,但拼的是地方财力。

  只因为,家电、汽车和餐饮产业链长,获益个体多,解决很多就业,同时还能引领智能化消费升级。

  那如今为何要转向家居消费呢?这不得不提到前三者的现状:

  看家电——今年1-5月,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的社零增速分别为5%、-0.2%、-7%。

  看汽车——从湖北购车补贴到新能源汽车降价,消费者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全国上半年销售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看餐饮——目前是“四大金刚”中混得最好的,但客单价下降成为一种趋势。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政策刺激边际效应递减。如今,促消费亟需新的引擎,而家居消费最具潜力。

  家居消费能行吗?

  很多人感到疑惑,家居消费能行吗?

  通常意义上,家居消费是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拿杭州的楼市来说,在二手房市场,有的房东为了卖房,给中介发8888元红包;有的还奖励手机和电脑。卷到这种程度,不少二手房还是卖不出去。

  新房市场好一些,但也降温不少。中指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百城新房价格环比止涨转跌,跌幅为0.01%。其中,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有54个,较上月增加10个,较去年同期增加9个。

  行情如此,谈何提振家居消费?

  其实不需要如此悲观,更没必要死磕新房和二手房,家居消费还有一个广阔天地,就是存量房市场。

  人们不买房,不代表不会重新装修改造旧房。尤其疫情三年,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居住空间,对家居消费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不久前,618年中大促,很多智能家居产品成为爆款,体现了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态度。

  京东618数据显示,智能浴霸、智能浴室柜、智能落地灯、智慧门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智能升降桌同比增长超200%;智能水杯、电动洗澡刷、智能温控手冲咖啡壶、智能厨房秤等趋势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100%。

  从增量购买向存量使用转变,这是促家居消费的不同之处。

  此次国常会提出的促进家居消费,主要着力点也正是这个方向——

  会议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随着纳入的内容越来越多,家居消费有望在未来填补住房消费削弱之后的空白,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板块。”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在肖亮看来,恰恰是房地产行情不太好,才要提振家居消费。“家居消费毕竟还是与住房强相关,如今又拔高到了国务院的高度,也将可能给市场传递鼓励健康住房消费的信号——即未来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针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政府可能会持一个相对宽松的态度,出台更多积极的政策。”

  市场是最敏感的。6月30日,房地产开发板块整体涨幅1.70%,其中,82只股票上涨,2只股票平盘,11只股票下跌。 

  消费能力去哪了?

  凭心而论,疫情后的消费确实在复苏,但整体势头有所放缓。

  5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4月份回落5.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依旧维持了几乎零增长的局面,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形势没有根本性改变。

  那么,消费的钱去哪了?

  老百姓还是愿意存钱。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达到1304530.27亿元。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数量(14.12亿人)来计算,相当于5月份,平均每人存款约92389元。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没有激起储户把钱拿出来消费的冲动,反而引发一阵跨省到高利率银行存钱的风潮。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仍占58.0%,比上季增加0.1个百分点。

  为什么有钱也不花?

  肖亮认为,现在消费市场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居民没有消费需求,也不是没有短期消费能力,而是居民把消费需求转化成消费行为的动力不足。“预期偏弱导致不敢花钱。”

  预期为何偏弱?主要基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恢复性好转,但内生动力还不强。居民出于对未来收入的担忧,边际消费倾向改善缓慢。

  但一部分居民的消费支出,恰恰事关另一部分居民/企业的收入,造成了“居民预期偏弱—不敢花钱—企业收入降低—裁员/降薪—居民预期更差—更不敢花钱”的链条反复强化。如果不对这种预期加以引导,不管出台什么政策都很难形成消费增长的长期效应。

  在业内专家看来,下半年,政府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十分关键。只有形成对消费市场的积极氛围,消费预期偏弱造成的循环才能不攻自破。

  家居消费正是目前较好的切入点。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积极态度,又应了那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家居;消费责任编辑: 徐茜茜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