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政 正文

低温天气,他们在地下守护城市电力“动脉”

字体:
—2023—
12/24
12:14:29
2023-12-24 12:14:29 来源:新华网 记者 于也童 刘艺淳

  随着寒潮侵袭,连日来沈阳气温骤降,20日一早,气温直逼零下25摄氏度。

  此时,不为人知的地下近30米处,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电缆工区运检一班班长孙重阳和同事张一彬正手持工具,一步一步仔细巡视电缆隧道,确保输电电缆稳定运行,默默守护着城市电力“动脉”。

  他们所在的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隧道深埋于繁华喧闹的沈阳城地下,采用盾构技术建设,这条电力“动脉”全长5.54公里,于2022年7月建成投运,使沈阳市东部地区供电能力由原先的150万千瓦提升至350万千瓦。

  “我们是典型的‘地下工作者’,要沿着电缆隧道步行10多公里,走上近3万步。”孙重阳笑着和记者说,“最近天儿冷了,电网负荷加大,设备‘负担’也加重,我们要增加巡检频次。”

工作人员在电缆隧道内巡检。新华社记者刘艺淳 摄

  走进盛京—滂江电缆隧道,记者看到隧道分上下两舱,两侧各有三条黑色电缆,每隔500米左右有一处电缆接头。“接头是巡视重点,要警惕接地故障。”孙重阳说。他们边走边巡视,对电缆隧道中的每处电缆接头、接地箱进行全方位检查,并不时用气体检测仪、红外测温仪等仪器测量隧道内的氧气含量和温度。

  “220千伏盛滂一线,设备温度正常、运行正常。”孙重阳一边测试,一边向在线监测指挥中心的班组成员反馈实时检测情况。

  巡检途中,孙重阳和张一彬与“老伙计”巡检机器人相遇。

工作人员检查智能巡检机器人各项功能是否良好。新华社记者刘艺淳 摄

  张一彬告诉记者,隧道中有3台巡检机器人和1台火警机器人,可帮助他们锚定风险点,架起地上与地下电力工作者的沟通桥梁。“机器人帮手的远端是在线监测指挥中心,一旦发现电力隐患,它们会发出实时提醒。”张一彬说。

工作人员检查智能巡检机器人。陈龙 摄

  电缆隧道深埋于地下,终年恒温,人在其中不觉得冷,孙重阳和张一彬在巡视中反复蹲下、站起,没一会儿额头便沁出了汗珠。

  比起冷热,克服寂寞和枯燥,始终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才是难点。身处手机没有信号的隧道下,巡检人员要时刻注意内线固定电话,保持和地面的联络。孙重阳坦言,“每天徒步上下舱往返6个小时,每分每秒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工作人员巡检电缆线路。新华社记者刘艺淳 摄

  下午3时左右,孙重阳和张一彬终于结束巡视,重返地面。收拾好工具,他们沿着陡坡拾级而上,继续奔赴下一巡线点……

  这一天,辽宁沈阳供电公司出动巡检人员29人次,对全城的13条输电电缆开展测温测流,准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暮色已至,根根城市电力“动脉”在寒潮中、积雪下,在电力工作者的守护中,安全稳定地“发光发热”,守护着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低温;电力责任编辑:阎沁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