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隆冬时节,成都市植物园中心广场上,数十名游客列成方阵,跟随志愿者老师的口令习练八段锦。有白发老人,也有年轻姑娘,一招一式,诠释着历史悠久的中华养生文化。
这是记者近日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时看到的一幕。2021年12月,上海等7个省(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两年过去,到示范区走一走不难发现: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已成为许多人的健康习惯和文化自觉。
在成都市植物园,游客在学习打八段锦。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摄
在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宋文采告诉记者,患者从经方治疗中获益,医生开中药处方也更有信心了,特别是看到一些经方疗效立竿见影,年轻大夫对中医经典“肃然起敬”,积极学经典、用经方。
“我自己的阑尾炎就是用中医经典论著《金匮要略》所载的‘大黄牡丹汤’治好的。”借着示范区建设的东风,临沂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何勇更加积极地宣讲中医药文化和医院的特色服务。
“以前我们的中医特色不够突出,推行‘中医经典全科化’等服务模式以来,医院的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医护人员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明显提升。”
医疗服务体系、医保支付方式、中西医结合模式……围绕系列改革重点,示范区大胆探索,带来更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从将信将疑到由衷叹服,人们对中医药“简便验廉”的认知和信任,在示范区的改革建设中不断积聚和升华,社区正在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
发放二十四节气中医预防汤药,开展免费为老年人贴敷三伏贴和三九贴、小儿推拿等中医药服务,制作膏、丸、散、贴等中药剂型……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中医药服务,覆盖周边4万多人。
“二十四节气、三伏、三九,不仅是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重要节点,更是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良机。”沧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心国说,中心通过讲解中医药文化知识,让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中医药服务的同时了解中医、爱上中医。
老字号打出“年轻牌”,中药养生茶饮受追捧,节令饮食成时尚……中医药在人们生活中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也在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播撒新绿。
中医药主题手抄报、中医药文化长廊、百草园……在山东省临沭县光明路小学,教师孙晓东介绍,作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光明路小学通过沉浸式体验将中医药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让中医药文化在家庭、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山东省临沭县光明路小学校园走廊里的中医药主题手抄报。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摄
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各地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已在儿童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艾草有什么用?金银花为啥又叫“忍冬”?……在成都市植物园的中医药主题特展,记者加入前来研学的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学生,跟随他们在“百草园”中穿行,聆听他们兴奋地和带队老师互动交流。
“中医药治病救人,十分有用!只要认真地辨识每个中药的特点就可以很好地学习它。”从蜀龙学校六年级学生邹天一质朴的话语中,记者读出了兴奋、也感受到了中医药与新时代新生代的同频共振。
两年只是开始,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百姓,示范区的探索还在继续。从走近到亲近,从尝试到热爱,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正在绽放更耀眼的时代之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