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柴婷 制图
一个土豆,从良种繁育、品质提升到农文旅开发,再到做成108种土豆美食;一只羊,通过可视化数据平台对其从出生到屠宰实施全过程监控,实现对羊吃得够不够、运动量足不足及时干预,消费者也对羊肉实现全程追溯;一颗苹果,得益于培育推广的“宁脆”新品种,不仅成为果农增收的“致富果”,还成为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金苹果”……连日来,记者直观感受到的是,山西一些地方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优”农业发展壮大的生动实践。
地处黄土高原区的山西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小杂粮王国”和“优质粮果带”等美誉,地貌多元、气候多样,造就了山西独特的农业资源,也具备了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的潜力。在践行“大食物观”背景下,山西“特”“优”农业发展也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这些年,山西积极推动“特”“优”农业做大做强,支持组建大型农业集团,把小杂粮、干鲜果等分散的农业特色资源集聚起来。在山西,已经建成一批黄花镇、木耳乡、苹果村,形成一批特优农产品带动区、集聚区,还先后建设了高粱、苹果、谷子等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了5个省级涉农专业镇和38个市级特优农业专业镇。
挖掘“特”“优”农业,其背后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机遇,更是农业产业兴旺的机遇。山西发展“特”“优”农业不仅仅反映在数量增加上,更体现在质量提升上。吕梁山区引进种植的藜麦不仅在黄土高原上安了家,并发展成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忻州市静乐县藜麦为例,从2011年试种20亩藜麦起步,如今的藜麦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还开发出了藜麦白酒、藜麦醋、藜麦饼干等产品。
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我们的“一餐一食”变得更加丰富。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这里不仅杂粮丰富,也盛产肉蛋鲜奶,还有“隐藏款特产”三文鱼、大闸蟹、南美白对虾等,更让人思考如何让黄土地上的“大食物”成长为造福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大产业”。
“大食物”成长壮大,不仅要在产品本身下功夫,做“特”做“优”,也应在产业、创新、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