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森林公安机关会同法院、检察院、林业和草原部门分别在固原市隆德县打石沟水库、西吉县张家咀头水库开展中华蟾蜍增殖放流活动,20余名非法猎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当事人增殖放流的8000余只中华蟾蜍进入涉案地生态系统,助力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
固原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负责人何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增殖放流、生态补链,这是自今年2月固原市公安机关与法院、检察院、自然资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打击整治非法猎捕中华蟾蜍等野生动物的通告》后,首次大规模落实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的工作实践。
“本来抱有侥幸心理,心想不就抓几只‘癞蛤蟆(蟾蜍)’吗?有什么要紧的!但是经过公安民警对我的教育科普,我知道了中华蟾蜍不但是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还是防治农作物、牧草、森林害虫的天敌之一,过度捕杀会破坏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后果是不可逆的。”非法狩猎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李亚某后悔不已。
2023年3月5日,隆德县公安局查获了李亚某等5人非法狩猎团伙运至固原市欲出售的1289只中华蟾蜍,后经工作专班开展深入分析研判和循线追踪,尹某、王某等多个非法收售中华蟾蜍流窜作案的不法团伙主要成员相继被固原市隆德县、西吉县警方抓获,斩断了涉及宁夏、甘肃、安徽、山东、浙江五省(区)非法收售中华蟾蜍的链条,一举侦破涉中华蟾蜍刑事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查获中华蟾蜍1.8万余只,收缴蟾酥1900余克,涉案价值1800余万元。
何鹏介绍,中华蟾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其耳后皮肤腺体上分泌的乳白色液体加工制成的蟾酥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颇广,价值较高,这导致大量不法分子趁着每年3月至4月中华蟾蜍繁衍产卵期,前来固原市大肆非法猎捕和收购中华蟾蜍。“大面积捕捞势必给涉案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生态失衡。六盘山地区生态系统本就薄弱,一旦生物链被破坏,害虫将肆无忌惮地繁衍,生态平衡将被打破。”
2023年8月29日,集中管辖固原市环资类案件起诉的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决定对李亚某等13人非法猎捕中华蟾蜍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检察机关根据国家林业部门发布的野生动物价值名录认定,每只蟾蜍的生态价值为100元,而对造成野生动物资源损害的行为,则应按损害价值的2倍至5倍进行赔偿。
然而,李亚某等13名捕捞者均为隆德县及周边地区的农民,除去警方抓获时,被当场放生的中华蟾蜍,他们每人还需承担平均5万多元的补偿金,压力较大。泾源县人民法院、泾源县人民检察院等4部门研究决定,采取公益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的方式代替70万元生态补偿金,在减轻他们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生态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案件办结时,已是当年10月。生命的繁衍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季节,固原森林公安和泾源县法院等四部门一致决定,来年再执行增殖放流。
今年7月8日,一场大雨让山间弥漫着雾气,映衬着青山绿水,仿佛巨幅水墨画。李亚某等人购买的蟾蜍静卧在货车车厢内。因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李亚某等人特意多购买了300只。经隆德县自然资源局检查确认这批蟾蜍种群类别、质量和来源合法后,泾源县法院、检察院及固原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同意放生。
随着一只只蟾蜍跃入水中,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
何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强六盘山地区中华蟾蜍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固原市公安机关针对春季预防、打击涉中华蟾蜍违法犯罪活动,自2023年2月成立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市、县森林公安机关上下联动机制和多警种协同配合机制,通过对以往刑事案件和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的执法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全面摸清了六盘山地区涉中华蟾蜍犯罪活动规律,形成了前瞻性预防和精准打击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林长+森林警长”机制作用,加强夜间对河流、水库、湿地等中华蟾蜍活动的重点区域巡护力度。同时,与甘肃省平凉市、定西市等毗邻地森林公安机关协商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协办的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区域情报信息预警、案件联查协办能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