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格外火爆,从春晚的舞步到马拉松的脚步,人形机器人每一次出发都备受关注。半年过去了,看看人形机器人的“新本事”。
上海某人形机器人企业首席市场官 邱恒:年初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实验室里的产品,现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进入商业环境。
在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展厅内,身高不同、形状各异的机器人一字排开。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的“进化”就是近半年企业发展的有力证明。短短半年间,它们有的从“步履蹒跚”到连续稳定几个月不摔倒,有的从只会走路到“连走带滚”,而有的从实验室走向了规模化商用。
上海某人形机器人企业首席市场官 邱恒:年初的时候机器人技能还比较少,现在已经掌握了几十种技能。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量产,发布了世界首个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发布了两款新的产品。
今年人形机器人这场大发展,不仅有双足机器人,还有机器狗等多足机器人,以及轮式、灵巧手等各类构型和细分领域。整个上半年,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构型更多元、产品矩阵更丰富。
这个仿佛“半人马”一样的机器狗是目前全球个头最大、自由度最多的机器狗,它的重量近100公斤,下肢由4个“轮足”组成,上肢则有一对协作机械臂,主要用于特种作业。近半年,这台“半人马”机器人在转弯、行走方式以及模型驱动上都实现了“再进化”。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以数据为“砖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数据集也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百万量级规模的突破。整个行业吸引了身份多样的入局者,既有新锐创新企业,也有车企、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同时,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规范相继出台,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初步构建并将不断完善。
上海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王洪武: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参与研发的团队,或者背后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趋势。从国家标准层面,就建立了人形机器人的标准体系,也在逐渐由各个优势单位牵头,进行更长远的布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