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早上9点刚过,亚比瓯食品有限公司的送餐车就准时驶入了位于浦东金港路121号的后藤(电子)有限公司。
车上装的是午餐时用来盛汤的碗和餐具。一个半小时后,亚比瓯送来了后藤公司1800多名员工当天的午餐。
对于后藤公司的保安刘师傅来说,一切和平常没什么两样。自今年5月亚比瓯成为后藤公司的盒饭供应商后,他们的送餐车通常会在这两个时间到达后藤公司,而他,会替他们打开进口处的那道自动门。
这天中午的午餐是红烧蹄膀、炒三丁、猪肝包菜番茄汤。和往常一样,亚比瓯公司这天提供的盒饭,也让刘师傅感到了满意。
晚饭过后,刘师傅突然觉得肚子微微作疼,服下自备的黄连素药片后,他未太多在意。
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刘师傅的部分同事、后藤公司的500多名员工,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呕吐、腹泻、发热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之后的两天内,刘师傅不断看着自己的同事被大批大批地送入附近的浦东公利医院以及距离更远的浦东新区中医医院罗山分院。
在公利医院,穿着印有"GOTO"蓝色制服的工人几乎占据了整个门诊部,由于患者太多,一些人只好在走廊里坐着输液。
有关部门经调查后初步认定,这是2005年以来上海最大的疑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为后藤公司提供定制盒饭的亚比瓯公司,顿时成为众矢之的。
一家正规盒饭供应商的滑铁卢
亚比瓯公司位于浦东王港镇上丰路,从外表上看去更像一个厂房。7月1日下午两点,这家公司的铁门已经上锁,从铁门外望去,小院子打扫得甚是干净,里面的大门上贴着封条。
来自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上海市目前共有300多家持证盒饭生产企业,亚比瓯公司正是其中之一。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浦东分局已经查封了这家公司的装箱间、工作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并要求对有关部位进行"消毒"。
为1800名职工再找一家安全可靠的盒饭供应商,此时成了后藤公司的一大难题。事发后的几天,后藤公司当值的1000多名员工过上了面包加水果解决午餐的日子。但对这起事件,后藤公司一位自称姓许的部门负责人,仍然觉得意外。
"你去看了亚比瓯公司就知道了,那里很干净。"他说。
这位许部长告诉记者,后藤公司以前有食堂,后因场地限制和管理不便,2003年,后藤公司撤消食堂,改为外定盒饭。今年5月,无论场地、卫生、管理和经营模式都比较先进的亚比瓯公司,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成为后藤公司的盒饭供应商。
7月8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浦东分局公布了调查取证结果,"后藤事件"是由于进食了亚比瓯公司被致泻性弧菌污染的桶装饭菜而致,饭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
亚比瓯公司,将为此付出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和罚款6万元的代价。
龙蛇混杂的盒饭市场
就在"后藤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在上海西南角的闵行区,一家橡塑制品公司也发生了疑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60多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几乎在同时,上海市发布了2005年第5次食品安全预警通告,自6月中旬以来的两周内,上海已连续发生7起因进食集体供餐单位(食堂、外送盒饭)饭菜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占今年上海市食物中毒总起数的36.84%。
一连串的食物中毒事件,尤其是一家正规盒饭生产企业的出事,加重了人们一直以来对盒饭生产行业食品安全的担忧。在上海,兼营盒饭的小饭馆,两个人的夫妻店,甚至是路边支着一辆黄鱼车、"3元5元"叫卖廉价盒饭的小摊,比比皆是。
上海市经委此前针对盒饭市场的一项调查也许更让人们担心。这份刚于6月份公布的调查显示,上海每天供应的盒饭数量约200万份,但只有40万份来自正规生产企业,1/5的比例。
是正规盒饭生产企业产能不足吗?据市经委的这份调查报告,不管是以双华、乐惠为代表的近10家大中型规模企业,还是30多家持证的学生盒饭生产企业,至今的实际供应量几乎都未达到设计产能的一半。事实上,上海近300家持证盒饭生产企业中,70%处于亏损状态,另外的30%也只能勉强维持经营。
一方面是正规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无证盒饭或家庭作坊,却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品种,吸引了4/5的市场。
在上海新村路和沪太路附近一个小区的后门旁,记者就亲眼见到一家生产环境糟糕但生意红火的家庭作坊。这家连名字也没有的家庭作坊只有夫妻两人,其顾客大都是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和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工人。
小区内的居民一致认为这家作坊的盒饭明显缺乏保障,因为忙时有时连菜都不洗。"那个鱼绝对不新鲜,每次做鱼那味道都是臭的。"住在盒饭作坊隔壁的一位老伯这般说。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7月3日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被抽检的336件盒饭样品,合格280件,合格率为83.3%;其中170件社会盒饭中,合格117件,合格率仅为68.8%。
正规企业因何败退
"我们毛利有30%,但纯利润只有5%,远不如小作坊赚钱。"陈永庆这两天正在关注后藤事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道出了苦衷。
陈永庆是上海宏庭餐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宏庭专门经营学生盒饭,但在上海300家正规盒饭生产企业中,只能勉强维持经营。
在他看来,持证盒饭生产企业之所以入不敷出,主要在于企业在食品安全上投入了大量成本。
陈永庆的公司目前采用冷链法为20家学校送餐,每天的盒饭量只有七八千份,但根据政府的要求,他必须租赁上千平米的生产车间,购置大批冷藏货车,光是厨师和送餐工人就需雇200多人。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他的员工在上班必须经过用洗手液清洗、消毒液浸泡和酒精消毒三个步骤,以确保手上没有大肠杆菌;购进的每一批蔬菜和肉类都必须有各类卫生指标、用药记录和药剂残留的检验报告,大米则在进货之后经过公司的严格检测,公司还专门备有检验室对成品盒饭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测。
"光是先期投资就要200多万元,然后还要把5/6的利润用于卫生和人力开支,而我最贵的盒饭按照政府的要求只能卖5元。"陈永庆告诉记者,虽然学生盒饭利薄得可怜,但好在市场稳定、竞争小,因此,在开办了一段时间的社会盒饭后,他毅然选择了学生盒饭行业(按上海市规定,为保证学生盒饭质量,做学生盒饭的企业不能同时从事社会盒饭的经营)。
根据陈永庆做了多年社会盒饭的经验,吃不坏肚子的盒饭并不见得一定没问题。"盒饭的原材料种类很多,要想省钱,原料差一点马上见效益。比如我们用3.5元一斤的海狮食用油,家庭作坊就敢用1.5元的回收油,我们用当年的新米,家庭作坊就敢用价格低一倍的陈化米。这些原料的不同一般人很难吃出,而且也不会闹肚子,但长期食用炼制过的地沟油和陈化米,后果难以想象。"他说。
监管之难
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姜培珍看来,亚比瓯的出事,至少表明该公司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出了纰漏。因为根据国家食品法,加工场所的从业人员,不但每年都要体检,而且对可能导致污染威胁食品安全的任何事,工作人员不仅有主动报告的义务,他周围的同事也理应主动举报。
"由于人力有限,现在政府除了对仅有的33家学生盒饭企业会定期检查、指导之外,大多数的社会盒饭企业,还不能被纳入真正有效监管的范围。"陈永庆这样分析。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浦东分局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尽管在食品卫生问题高发的夏季他们经常会组织突击检查,但事实上,大部分问题企业只能靠群众举报的形式处理。"全市日产1000盒、有执照的小企业就有200多家,光是监督这些有证的就已经力不从心,兼营盒饭的小饭馆、无照的家庭作坊就更不可能了,总不能一家一家去暗访吧?"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情况的发生,他们最常向企业和个人推荐的方法就是,一定要选择卫生许可证上有盒饭外卖授权的商家,尽量不要选择来路不明的盒饭。
不过,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事实上已是一日胜过一日。盒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2005年上海市监管的重点,其中一项措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订购盒饭(桶饭)均要进行申报备案。
而据今年3月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透露的消息,今年,上海将建立食品重大事故协查机制,针对食品安全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已经开始制订,并将在年内实施。
资料
有关部门对盒饭生产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仅从卫生角度讲,上海就针对盒饭生产单位颁布了《盒饭生产单位基本卫生设施要求》。理论上,作为一个正规的盒饭加工企业,只能采用三种方式保存运输盒饭:
一是冷链法:盒饭烧煮后充分冷却(在2小时内须使中心温度降至10℃以下和分装),并在10℃以下条件储存、运输,食用前须加热至中心温度不低于75℃;
二是加热保温法:盒饭烧煮后加热保温,使盒饭在食用前中心温度始终保持在65℃以上;
三是高温灭菌法:盒饭中食品盛装于密闭容器中经高温灭菌,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可在常温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