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质检、工商部门正在查处嘉宝乐厂
探源:假牛奶为何蔓延快?三大原因“催发”假奶市场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蔓延速度:
今年3月份,2.8万多盒“人造牛奶”首次现身国内山东;4月份,河南也陆续发现“人造牛奶”;5月份,“人造牛奶”出现在北京市场;7月份,上海消费者谈“人造牛奶”变色。
人们记得,1990年以前,造假者还仅仅是在奶源上做手脚,譬如往鲜奶中搀自来水;颜色不够白的就加些白色粉剂漂白;或者为了使牛奶看似浓稠,往牛奶中搀滑石粉,再大量加水稀释,使奶量瞬间成倍增长等等。1995年以后,造假技术逐步升级。往鲜奶中掺牛尿、劣质豆粉、化肥已经算是“初级阶段”,一些厂家一斤奶加两斤水,将牛奶狠狠地稀释,然后添加各种添加剂,人为地将牛奶产品的指标凑到国家标准。而到了2003年前后,造假开始猖狂,一些造假者完全用与牛奶毫无关联的物质造奶。牛奶越造越假,越造越逼真,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假奶”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王丁棉认为有三个原因:成本低;利润高;消费者缺乏辨别真假奶的常识。
王丁棉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以来,他陆续收到来自全国的很多关于“假奶”的举报,成包配好的牛奶“原料”通过熟人等固定渠道流入市场;“假奶”商甚至控制了销售渠道,“外省有的地方便宜的“假奶”称霸,真奶反倒都进不了商场”。
王丁棉介绍,目前,广东省正规的乳制品生产商约有30家,广州有13家。相对内地,广东造“假奶”现象并不严重,原因一是广东的人力、水电成本高;再次政府对打假比较重视,制“假奶”的风险较大;其三是消费者对真假奶的辨别意识较高。
危害:饮假牛奶严重会中毒专家支招鉴别假牛奶
饮用“假奶”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庆孝说,没有奶成分或只有少许奶成分的“假奶”,如果原料本身是安全的,那么其危害就只是营养价值低,但只要不用于婴儿食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制造皮具的边角料等非食品原料只能用于工业用途,用来制作食品显然属违法操作,就好比使用工业原料甲醇来造假酒。
暨南大学食品科技研究中心负责人傅亮教授告诉记者,在皮包、皮鞋等制作过程中,为了使皮革变柔软,一般会添加重金属化学药剂,如六价铬。用旧皮具水解而成的蛋白中会有重金属残留,若用这种方法制成的“假奶”,会对人的神经系统、脏器等造成损伤,甚至导致重金属中毒。
据傅教授介绍,蛋白质的水解方法一般有酸解和酶解两种,但酶解成本相对较高,制假者通常选择用酸或碱水解。这同样会导致分解出的蛋白中残留有害毒素。
曾庆孝教授认为,如果造假者在产品的外观和香味上多下点工夫,一般消费者是很难辨别其真假的,所以他建议,消费者选购奶制品或乳饮料时最安全的方法是认品牌,同时加强对包装标识的识辨。
专家们还建议,在广东省加大了打击假奶粉的力度后,规范乳饮品市场也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