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什么登什么"竟成"共识"
一提到虚假医药广告,相比上当受骗者的愤恨和一般群众对"视角污染"的反感,一些媒体似乎显得没有那么激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老百姓对媒体公然给虚假广告"借道"的做法,要比对虚假医药广告本身还要反感。
从国家工商总局查处的情况看,有不少媒体正在成为虚假医药广告的"传声筒",毫不吝啬地对此类广告大开门户,来者不拒。是媒体缺乏一般民众的见识不知其害?还是媒体缺乏对广告违法最基本的判断?显然都不是。
南京市一位长期从事广告代理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作提供了一组数据,足以解释为何一些媒体置道德操守于不顾,顶着唾骂为违规医药广告大作宣传。
南京地区价格竞争激烈,一般都市报纸只卖到0.4元一份,而根据估算,一张四版报纸的成本是0.24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一份报纸想办下去而不亏本,只有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而医药广告是在平面媒体做广告的"四大巨头"之一,有些报纸最顶峰时甚至将70-80%的广告版面都留给医药。一则医药广告的平均价位是1.3-1.5万元/版/天,如果一天有十版,十天即收入100多万元。一家晚报的医药广告收入占到报社整个广告收入的40%,达到2000万元。如此可观的收入,谁舍得放弃?
能否通过调整广告结构创收?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暂时不太现实。因为广告市场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撤除医药广告之后,马上就有相同利润的广告1:1地补充进来。
由于医药广告收入的利润太过丰厚,许多媒体把这类广告的经营权牢牢攥在手中。这样一来,媒体直接与广告业主接触,更加大了对其监督查处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