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影响经济几何
摩根士丹利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高油价已经严重打击了像韩国、泰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这样的石油推动型经济。泰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是美国的3.3倍,韩国为1.8倍,台湾地区1.6倍。“这就是这些经济体受油价飙升的拖累正在放慢增速的原因”,谢国忠说。不仅如此,“在2005年下半年,一些石油依赖型经济体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
在近日德意志银行主办、国内外石油巨头参与的研讨会上,该行公布了对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预计受强劲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影响,中国到2010年时,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30万桶,比2005年增长37%,也比2000年提高2倍多。
刘易斯指出:“商品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一直与国内生产总值及个人平均收入水平直接挂钩。当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与他们的亚洲邻国持平时,国家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刘易斯预测,随着石油需求的稳步上升,石油的价格在未来几年也将保持增长。多数投资人士认为,油价将再创新高。伊朗石油部副部长侯塞尼安预计,油价可能于本年末达到每桶70美元。
很明显,自1970年全世界石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来,2004年是历史上石油需求增长尤为惊人的一年。这一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与美国对石油的强劲需求,两国的石油需求量增长总和超过世界需求量总增长的50%。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成品油实行政府定价,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中国国内炼油商的盈利将持续收窄,迫使成本结构不具竞争力的独立炼油商退出市场,可能导致短期内供应出现短缺。
龚方雄称,石油行业基本因素的变化包括石油及成品油价格均有所上升。石油价格自5月份以来迅速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水平。中国政府已调高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价格,此变化的影响是,尽管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但中国炼油商仍然亏损,提炼汽油及柴油的利润分别为每桶1.3美元及每桶2.5美元;估计独立炼油商(约占总产能的16%)将会降低产量,从而减少石油产品供应。事实上,中国石化已减少在上海的90号汽油供应。此外,预计将可能出现更多石油供应减少的情况。
“中国政府公布新的汽油及柴油批发价,分别上调每吨200元及每吨150元。我们认为,此举是政府对原油价格急升而做出的被动反应。这次价格上升已完全被原油成本上涨的幅度而抵消掉了,因此将难以大幅改善国内炼油商的盈利,及解决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我们预期政府将在短期内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改善炼油商盈利过低的状况。”龚方雄补充。
既然高油价会长期化,而作为石油消费大国,中国肯定需要找一些解决途径,刘易斯对中国选择的战略十分赞赏。他说,美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快速重建使其即将达到目前战略储备能力的极限。其结果是,中国和印度将成为新的超级商品(super-commodity)的强劲消费国,两国在未来10年可能采用大量买进石油的新战略。这一切已在进程之中,为确保未来能源的正常供应,中国已经建立6个新的贮存设备,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专家点评
石油的价格会继续慢慢上升
麦克·刘易斯(Michael Lewis)
目前石油价格变化的原因是支撑90年代石油相对平稳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印度对全球石油需求迅猛提升,很明显,需求在急速地增快,但供给方面不可能这么快,所以在供求关系上出现了失衡。
另外一个是美元贬值非常厉害,而中东国家一般是以美元来进行结算的,所以,中东国家的购买力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下降,这种情况下,这些产油国就开始提高石油的价格以维持本国的经济水平。
地缘政治因素和气候因素也让国际油市为之紧张,一旦中东国家与西方国家关系变得极为紧张时,它可以削减石油产量来让国际油价疯涨,
政局的混乱、天气的不稳定,我预测石油的价格将继续攀升。年初在期货市场上显示相信石油价格可以达到75美元/桶的只有5%左右,但到了7月份已经有26%的人相信石油价格可能到75美元/桶了。我们预计石油的价格会慢慢上升。
美国、中国和欧洲当中,欧洲受到的影响也许最大。因为欧洲没有原油的生产基地,相比较而言,高油价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影响相对要温和。但欧洲的幸运之处在于美元贬值非常厉害。对中国而言,现在并没有看到经济放缓的迹象,总体上对中国的经济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国政府在调整汇率机制的同时也在对石油价格进行了调整,可见中国政府在不断使自己和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协调,慢慢拉近和国际的差距。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过是油价大涨的多重因素之一,并不是全部。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石油价格。比如地缘政治、气候、货币等等,不能简单归罪于中国。
我们预计两年以内,人民币会有5%的调整。中国的购买力也许会增强,但出口也会受到影响,这对GDP的影响不过是0.3%,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