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税网”恢恢钱包透明
说到澳大利亚,人们总是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羡慕不已:女人生孩子有补助,没工作可以向政府伸手,老年人坐车、看病、购物优惠多多,各种补贴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殊不知,高福利总是以强大的税收系统为支撑,对于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的澳大利亚同样如此。
■税号让纳税人难逃“税网”
澳大利亚的税制在很多方面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是一个由“合理的税收法律+完善的管理机构+严密的审计机制”组成的有机体。
从表面看,澳大利亚税收管理似乎非常“随便”:增值税发票完全是由企业用普通纸张自行打印的,甚至手写的“白条”也可以作为“报销凭证”,税务机关很少会到企业进行突击税务稽查。这主要归功于澳大利亚于1989年建立的个人税号制度———税务局为每个人编制的具有唯一性的税务档案号码,每人终身只能有一个税号,即使更改姓名,税号也不会发生变化。
除了在享受医疗、教育等福利时离不开税号,纳税人在投资或受雇的时候也要向银行或雇主提交税号。如果纳税人交不出税号,雇主或银行在发工资或支付利息时就要依法按照最高的个人税率对其扣缴。
■税号制度外国人也无法“幸免”
税务机关根据个人或企业的税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环节的收入数据进行归集、整理,然后与银行资料和纳税人所填报的收入进行核对。这样一来,面对成千上万的纳税人浩如烟海的数据,税务机构同样可以通过税号轻松地监控到每个人的纳税情况。
作为中国媒体派驻到澳大利亚的记者,笔者虽然不赚澳大利亚一分钱也无法“享受”任何福利待遇,但依然要在抵达澳洲三个月内在附近的税务局通过网上登记来获得一个税号。原因很简单:按照澳洲税法,包括工资、薪金、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实物和非实物所得都要纳税。如果要在银行存钱,那么银行利息作为一种“资金收益”也必须按税号来上税!
■颇具人情味的退税政策
其实,懂得“退税”也可以减轻不少“负担”。法律规定,与收入相关的一些支出可以从应缴税款总额中减去。以记者行业为例,所有用于采访的交通费、住宿费、交际费以及设备购置费用都可以被税务局作为“退税”依据。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时事记者托尼·哈森告诉记者,税务局曾经把他干洗衣服的费用也减掉过,因为他们理解“记者出席重要场合需要衣着体面”;而对于哈森为获得独家专访而支付给当事人的一大笔“信息费”,税务局则不同意作为退税项目。所以他建议纳税人多花点时间钻研澳洲的税收政策,或者干脆就花钱请精明的税务代理替自己“讨价还价”。按照澳大利亚法律,请税务代理的费用也是可以从纳税收入中减去的。
■税务审计注重先礼后兵
如果税务局怀疑纳税人的报表有问题,一般先电话通知纳税人到税务局来面谈,目的主要是起到“教育”作用,让纳税人“坦白从宽”,并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税收法规,补交税款,而不必接受处罚。税务局还会通过计算机不定期地随机选择审计对象,“受审”范围一般每年为1%至2%。接受审计的纳税人或公司需要提供十年来任意一年当中最少三个月的收入数据,税务局将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对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进行逐笔审核,并与银行、雇主和其他部门进行联系,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如果纳税人的申报与实际相差太远或确实存在漏报行为,税务局将予以追究且“从重处罚”!
对于罚款规定,澳大利亚税法视情节轻重分为几类:故意少报收入,多报开支,处以漏缴税款75%的罚款;若有阻碍审计的行为,则处以90%的罚款;在审计过程中主动申报补税的,罚少缴税款的60%,如果是在审计以前补报,则以15%的比例处以罚款。
对于无意少报收入,多报支出的,一般罚款为25%,如阻碍审计则罚款30%;在审计过程中补报,罚款20%;审计前补报,罚款10%。对于少报收入,除处以上述罚款外,还要另加罚息,若逃税情节特别严重,税务当局有权诉诸法院,给予刑事处罚。
审计结束以后,审计人员会提供税收调整报告给纳税人,如无异议,则补税。对审计结果纳税人有权进行申辩,将其理由反映到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如不服裁决,可向法院申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