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街旁,有一座非常令人瞩目的建筑已平地而起,这就是拥有世界一流舞台和音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她将成为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目前,国家大剧院已进入全面内部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年底将基本完工,后年4月交付使用。
远观大剧院晶莹像水珠
建筑是跳动的音符。作为北京新时代标志建筑,大剧院本身就是美丽的乐章。远望国家大剧院,就像雨后荷叶上的一滴水珠,钛金属板和玻璃铺盖的壳形屋面,映射出神秘柔美的光。
据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王争鸣介绍,大剧院壳状外形的最外层由20000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透明玻璃组成。目前,玻璃幕墙已经完成,钛金属板也基本铺完,国家大剧院风采已现。其中,1200多块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面对长安街对称渐开,形状就像一个逐渐垂下来的水滴形状,分外引人注目。
记者站在大剧院的观众休息大厅,抬头看到错落有致的钢铁苍穹划出一道道韵律感十足的美丽弧线。透过玻璃幕墙,可见蓝天白云,来往于长安街的行人和车辆也尽收眼底。王争鸣告诉记者,当大剧院建成后,站在长安街上,同样可以通过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观赏到剧院内金碧辉煌的大厅。“我想那时大剧院的美丽,会吸引每一位路过的人。”王争鸣说。
升降推拉转一概全自动
歌剧院位于正中央,东侧是音乐厅,西侧是戏剧场。记者看到,歌剧院的外围已经开始悬挂金色的金属帘,施工工人来往其上,影影绰绰,像在戏中。歌剧院内,舞台包括一个主台、两个侧台和一个后台,形成一个“品”字型。据王争鸣介绍,所有舞台具有升、降、推、拉、转的全自动化功能,它可迅速地把演员推到观众的眼前,也可以迅速地退回。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超大,记者注意到,舞台顶部是一根根升拉杆,记者粗略数了数,足有60多根。
戏剧场的舞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其中鼓筒式的主台,有13个升降块和两个升降台。“这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王争鸣告诉记者,著名戏剧家刘长瑜来大剧院参观时,看到如此变化多端的戏剧舞台时感叹道:“孙悟空在大剧院的舞台上真正能实现‘上天入地’,《大闹天宫》这出著名猴戏可为此重新设计表演了。”
台上撕纸声台下清晰听
声音是一个剧院好与差最直接、最核心的元素。王争鸣告诉记者,国家大剧院无论是从打基础、做结构,还是内部设计和材料选择,无不围绕着声音而进行。在隔音、吸音、制造反射音上都独具匠心。
“在舞台中央撕一张纸,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都听得见。”王争鸣告诉记者,大剧院的音响全部采用“自然声”,在没有麦克风的条件下,舞台上的声音,台下各个角落的观众都能听到。“我们采用两套音响系统,一种是建筑音响,一种为电子音响。”王争鸣说,电子音响的运用旨在扩声和音效。
据介绍,在三个表演厅演出歌剧、交响乐、戏剧、话剧、歌唱等都是采用自然音响。三个表演厅在结构形状等方面都以建筑声学要求来设计,演奏厅的自然音响设计及其实际效果是达到国际标准的。
剧院容量大可装下工体
国家大剧院面积16万平方米,高46.68米,东西长轴212米,南北短轴144米,周长600多米。“这是什么概念呢?”王争鸣告诉记者,“如果把工人体育场看成一个碗,大剧院刚好将工人体育场罩于其中。”据了解,国家大剧院仅内部管线(包括电、空调等)就非常复杂。管线全长有400多公里,是五环路(98公里)管线的4倍多。
王争鸣介绍说,自2001年12月大剧院开工建设以来,施工单位先后采取了深基坑工程综合技术等十多项创新技术,解决了大量施工难题。在建筑结构长城杯评选中,大剧院工程不但获得了金奖,钢结构还获得了“五精”称号,这在北京独一无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