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前的“公关”很关键
不少学校领导认为,评估前的“公关”很关键,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小组来到高校,各高校要热情接待、全力配合,学校领导要出面、要陪同,否则就是“领导不重视”。
为此,为使评估顺利通过,学校一般会提前以高报酬请评估团专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到校作报告、进行指导。“其实这是以预评估的名义进行前期公关。”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评估团专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走的时候,学校少不了赠送礼物、特产,甚至红包等等。”
“我们去年迎接预评评估组一行近十人,折腾一个星期。该评估组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学院教师板书错误百出,而且师生比、经费投入等都不符合所谓的标准,可最后还是‘优秀’。知情人透露,学校送给评估组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在目前各高校拥有的“自主权”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是他们需要仰仗的“顶头上司”,不敢得罪。
烧钱越多“优秀”概率越大
记者了解到,评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俨然是一场可怕的“烧钱游戏”。钱烧得越多、幕后工作做得越到位,学校“优秀”的概率就越大……
“到目前,我们学校为评估已经扔进了近千万元。”北京一位姓张的大学教师告诉记者,“为了过评估关,学校购买了大量的复印机和复印纸,以前领一箱复印纸要经过数道关卡的签字,而现在每个教研室的墙角都堆满了复印纸,随便用。”
北京一所理工大学的教师告诉记者,现在要补齐大量的教案、工作会议记录、批阅的试卷等,每天的复印数量也相当可观。“我们的复印机几乎一刻不停地运转,手一摸,机身发烫,看着就心疼,但不做不行啊!”
“现在,部分高校教师的身体真有些吃不消,他们不但要上课,下课后还得为评估一事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北京一所大学财务科的负责人透露:“学校仅发放为评估而加班的补贴就达几十万元。”
“高校评估”不应一刀切
高校评估是为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最终促进各个高校在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但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据了解,现在评估习惯于将评估时间、内容、对象甚至评估者提前告诉被评估者,让被评估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被评估者往往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陈幽泓认为,任何一个单位,当其以提高指标数字为中心任务时,它的工作质量必然下降。一些大学可能不会太在意民间排行榜,但是官方的“排行榜”一定会成为大学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像是中学把升学率当作中心任务一样。这样的后果,自然是按照一个或某几个等级序列形成的少数几所排在宝塔尖上的精英大学垄断公共资源,胜者通吃。
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副教授坦言,高校评估应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来进行评估。目前,全国所有本科院校都按照同一个指标体系同时进行评估,那么,重点高校与一般地方院校评估的区分度,就很难体现出来。
很多教师和专家认为,高校确实需要一套具有服务性、协调性功能的评估体系。我国高校评估的历史不长,教育教学评估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严密、稳定和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