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巨擘巴金,昨天度过了百岁寿诞,党和人民由衷地为他的健康长寿祝福。老人已在病榻度过多年,也已搁笔多年,如今甚至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他关于“讲真话”的警语与胆识,永远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
巴金说:“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巴老感到自己“工作的时间不会多了”,下定决心“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他花了八年时间,用那颤抖着的手,用真情写下了150篇《随想录》,计5卷42万字。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腔忧国忧民的喋血之言,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
“说真话”,本来是妇孺皆知的做人准则,然而做起来谈何容易!巴老在他的《真话集》后记中,引证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衣》:“在群臣皆说‘皇帝新衣真好看’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孩子,高声喊出真理:‘他什么衣服也没穿!’”这正是巴老借那则童话,留给人世的醒世箴言。讲出石破天惊的真话,也许,小孩子是出于童真,可大人们则需要胆识。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许多人往往不敢讲真话、不愿讲真话,也不喜欢听真话,因为真话往往刺耳难听,而假话常常悦耳动听。鲁迅在《野草·立论》中曾讲了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看,讲逆耳的真话,惹祸遭是非!
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如果领导干部也不爱听真话,听不得真话,讲逆耳真话也惹祸遭是非,那么,他的下属不愿讲假话马屁话的话,大概就只好学着当年鲁迅说的那一招了:“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嘿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有心术不正的小人,尽哄着领导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而又受到重用信用,那恐怕就更糟了!
巴金把“讲真话”作为维护良知与操守的武器、衡量自己人格标准的最后底线。爱不爱听真话,愿不愿讲真话,敢不敢讲真话,是一个人的品格和精神境界。
今天,我们的事业仍然需要巴金那样“讲真话”的精神,我们庆贺巴金百岁,应当大力弘扬他那种“讲真话”的精神。“讲真话”是巴金精神之所在,具有永远的魅力,永远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