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浮出水面——从“863”到“921”
1986年,中国航天再一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是年3月,由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中国航天事业在巨大引擎的牵动下加速前进。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从这一刻起,中国重新自信地站在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新起跑线上——不同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已有过多次载人航天的经验,中国的纪录是“零”。
“当时考虑到这个工程规模宏大,持续的时间很长,所以当时确定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三个阶段,即分‘三步走’的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并开展空间应用科学实验。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
当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浮出水面时,也就意味着中国航天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时代。
“一步登天”,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问候地球——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这一刻,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用中英文两种语言问候地球:“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
杨利伟的话语,传达着中国人飞天梦圆时的心声。
早在1968年1月,有关部门就曾酝酿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但考虑到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水平,这一构想尘封了30年。当时曾入选中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的方国俊回忆说,30多年来,他做梦都在说“地球,咱们再见。”……
当一个民族积蓄多年的能量得以全部释放时,她的速度只能用“奇迹”来测量:中国走完“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只用了11年。这是一次怎样的加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短短的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这以后的三年: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中国先后三次成功发射神舟二号至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每次都有新的突破。它预示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时不远。
随着2003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2003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突破:量的微变,质的巨变——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的跃进
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从数字的序列上看只增加了一个小小的“1”,但它蕴涵的巨变却昭示了中国航天人的灵魂所在:自主创新。
“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行都成功了,但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所以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工程总体及其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
例如,神舟五号飞行中发现的火箭上升段震动较大的问题,就成为第六枚“神箭”的一个主要改进点。
“像前5次飞行一样,神舟六号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王永志说,“这是将来神舟七号、八号成功的基础。”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就实现了从一人到两人,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到轨道舱……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唐贤明说。
以神舟六号任务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已经跨入第二步计划。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当梦想变成了光荣,光荣又在孕育着新的梦想。随着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探索就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聆听中华飞天的脚步声,我们坚信——自强、自立的中国人还将在更高的领域、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实现着航天事业的更大发展,创造着航天事业的新辉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