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管道的开通使俄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而中哈为保证油源亦有求于俄
2005年12月中旬,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合资兴建的中哈管道第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近1000公里的石油管线将按计划实现主体竣工。大约在明年5月份,管道配套设施的安装、调试将全部结束。这条管道的设计年输量为2000万吨,管径813毫米,管道运力将会根据市场情况逐步提高,而最初中国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获得1000万吨石油。
自主满足运能有难度
根据中哈双方达成的共识,虽然管道的所有权中哈双方各占一半,但该油管的油源问题将全部由中国方面负责解决。中哈管道责任有限公司中方总经理孟繁春11月中旬曾充满信心地说,中哈管道的油源保障问题已经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成功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简称“PK公司”)而得到了基本解决。
PK公司年产石油700万吨,加上中油-阿克纠宾公司600万吨的年产量,中国在哈有权支配的石油已经达到1300万吨。
尽管中油目前在哈的开采能力为确保中哈管道一期工程的油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中油-阿克纠宾公司的600万吨石油主要向西北方向通过中哈合资的“肯基亚克-阿特劳”管道流入俄罗斯管网后出口。而PK公司的700万吨石油中的一部分要供应该公司旗下的奇姆肯特炼油厂。由于卡拉干达州本身没有大型油田,因此利用哈国当地生产的石油来保证这条管道1000万吨的最初年运力以及2000万吨的设计运力仍然有一定难度。这样,从俄购买石油补充中哈管道的油源是最可行的途径。
俄方补充运能有保障
随着中哈管道建设逐渐进入尾声,位列俄前十大石油公司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都表示愿意通过中哈管道向中国出售石油。后者还明确表示将通过这条路线向中国每年输送150万吨石油。俄石油公司对中哈管道的浓厚兴趣早在2004年5月份中哈管道项目启动时就已经表现出来。
中哈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这一管线西起哈中部的卡拉干达州,东至中国同哈交界的阿拉山口地区。实际上,这段管线在建设初期就已经把利用俄石油保证管道输油量的问题作为管道可行性的重要支持点。“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的首站阿塔苏正好是原苏联时期就存在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油管道的中点。这条原苏联管道北起俄罗斯的鄂木斯克,南到土库曼斯坦的查尔朱。尽管“鄂木斯克-查尔朱”管道长期处于半停运状态,但稍作维修就可达到1000万吨的运力。
中哈俄各得其所
对中国来说,通过中哈管道把俄石油引入中国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俄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其年产量高达4.5亿吨以上,出口量也达2亿多吨。俄未来如果能成为中国石油进口的主产地之一将大大推动中俄间各个领域的战略合作。
在2004年5月中哈管道项目启动之初,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曾明确表示,哈希望俄方通过中哈管道运送石油。这一表态正好出现在中俄石油管道项目“安大线”停滞之后,对希望向中国卖油的俄石油公司是一个好兆头。实际上,哈早已在盘算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哈管道。哈方把俄拉进来,是想交换通过俄向欧洲出口哈产天然气的条件。目前哈油田伴生的天然气大都被白白烧掉,既浪费能源又污染大气。另外,俄通过哈向中国输送石油,哈还可以轻松获得可观的运费收入。
从俄罗斯方面看,基本上俄能源主要是向欧洲出口,直接向亚太地区出口的数量很少。随着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崛起,能源需求日益旺盛,一个正在与欧美比肩的庞大能源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而与此同时,苏联解体后,俄在欧洲部分一夜之间就丧失了5个大型出海口。这些因素迫使俄开始正视亚太地区的能源市场,而中国正是这一市场中的新星。中哈管道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中俄原“安大线”的流产,使俄官方和石油生产商都十分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这也是一些俄大石油商对使用中哈管道向中国卖油十分积极的主要原因。
俄油将加速流入中国
有意思的是,俄总统普京在出席今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责成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加快推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的建设进程。而根据俄政府的决定,这条管道将首先考虑修建通往中国大庆的支线,然后再延伸至太平洋沿岸。俄方的态度表明,俄高层也担心中国在借中哈管道与中亚国家展开大规模能源合作的同时,减少同俄能源合作的兴趣。
目前,俄向中国运油是用铁路来完成的。但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和运费相对较高,运输能力受到很大制约。这样,在俄通往中国的管道尚未动工、铁路运输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中哈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完全可以承担起运输俄石油到中国的角色。能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管道运输是最便易的运输方式,运输价格一般为每吨石油运输100公里约0.7美元,当然具体情况将由货主和承运方直接商量定价。
一旦“阿塔苏-阿拉山口”管线正式投产运营,在这条管道1000万吨的最初运力中,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可能会占到500万吨,而另外500万吨将直接在哈境内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