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正遭受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人为破坏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农业生态系统抗灾害的自然防御能力降低,农田受灾成灾面积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灾害引起的粮食减产量约400亿公斤。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章力建说,由于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当处置畜禽粪便、农田废弃物,工业、生活污水灌溉,以及“三废”不达标排放、酸雨等,使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不断累积和加重,构成了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污染,正日益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土壤肥力下降和质量退化现象相当严重,低产农田面积高达40%左右,污染农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农田中有机农药残留量高达50%-60%。水污染也日趋加剧,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地表水除珠江水系、长江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水质以二类水体为主以外,其余各流域水资源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处于农业产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全国大约有650-700万公顷的农田使用污水灌溉。另据水利部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国有40%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希柏认为,影响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工业与生活废弃物大量排放。其次是滥用农业化学品,单位面积化肥、化学农药施用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三是农业废弃物,约三分之一的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被随意排放和焚烧、丢弃。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正礼说,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染加剧等原因,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种灾害增多。农田受灾成灾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910余万公顷增加到80年代的2000余万公顷和90年代的3110余万公顷。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因灾害引起的粮食减产量约400亿公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