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取消暂住证的29个月
取消暂住证后,于永军夫妇发现,外地人和沈阳当地人在就业、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继沈阳取消暂住证政策之后,我国的其他部分省市也开始实行取消暂住证政策,采取城市外来人口免费申报暂住登记制度。
但从实际运作上,这些城市更大程度上是将收费办证变成了免费申请,并未放弃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只是这样的管理变得相对宽松了。
过去的暂住证制度是一种强制的手段,而现在沈阳的申报暂住登记很大程度上要靠外来人员的自觉自愿。
“取消暂住证后,你们到派出所登记了吗?”记者问道。
于永军的妻子李素芬回答说:“要求是要申报暂住登记,但我们两口子都没去,工地上现在没有人去登记过,听说也有人登记过,但大部分没有登记。”
记者了解到,外来人员不愿到公安机关备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其切身利益没有很大影响,另外是长期以来外来人员对暂住证存在抵触心理及被歧视的感觉延续到了取消暂住证之后的免费申报暂住登记制度上。
实际上,沈阳暂住证取消之后,与暂住证相关的很多领域都还没有进行相关的改革,没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
当年,沈阳市公安部门对取消暂住证的目标阐释是:让外地人在沈阳享受到市民待遇。可事实上,取消暂住证后于永军夫妇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外地人和沈阳当地人在就业、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暂住证取消后,打算在沈阳买房的于永军发现,外地人在沈阳购房,尽管不要暂住证,但还是要到公安机关登记个暂住证明,有稳定的收入证明,还要找一个沈阳市本地户口本地人做担保才能够做贷款,程序比本地人复杂很多,房地产主管部门和提供按揭贷款的商业银行对外地人贷款买房一直控制得比较严格。
在沈阳市人才市场,一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对户口所在地做出了要求。而且这部分岗位往往是最受欢迎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对户口这么要求便于管理。
同时警方也表示,取消暂住证后,因为外地人不能100%登记,确实给警方办案以及更好地管理这部分人口带来了一定困难,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就全国范围来看,沈阳并非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在东北地区,这个大城市对周边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沈阳有流动人口约50万,其中,长期务工、经商的有30万左右。
“暂住证”引号背后的意义
“即使恢复也不是从前概念上的暂住证,而是与从前一证式管理模式上有所类似的新的模式。”
对于沈阳可能恢复“暂住证”的消息,于永军、李素芬显得并不积极:真想让外地人真正融入城市,那就不是一纸卡片的简单取舍问题。
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和之前披露的信息昨天下午得到了沈阳市公安局户政处主管领导的确认,这位负责人对整件事情的表述是:确有此事,这样的想法有,但正在酝酿中。
这位负责人解释自己出言谨慎的原因是:2003年沈阳率先取消暂住证时各方面评价过高,政策上马比较仓促,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利的影响和造成的负担,而现在“恢复‘暂住证’”的决定如果仓促做出,容易给外界造成“政策倒退”以及“当初改革不成功”的负面印象。
记者通过种种渠道最终了解到:此次拟恢复“暂住证”事实上有着公安部相关精神要求的大背景,目前全国各地在此方面的政策并不统一,公安部希望通过一种新的全国统一的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是为什么沈阳拟恢复“暂住证”的相关文件上,要将“暂住证”一词打上引号的原因。
“即使恢复也不是从前概念上的‘暂住证’,而是与从前一证式管理模式上有所类似的新的模式。”沈阳市公安局户政处相关负责人说:“区别就是,这种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但由于涉及到很多部门,实施的难度也很大。”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考虑将外地人办理招工、驾照、工商营业执照、子女就学等相关手续纳入一证,先作为流动人口在沈居住和务工的基础条件进而纳入全国体系中,争取一证全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