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又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大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对台政策,有效降遏阻了“台独”发展势头,降低了两岸的对立和紧张,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大陆的积极方向发展。而岛内民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台当局靠“两岸对抗牌”已很难获取所需的政治利益;由连宋访问大陆引发的岛内“大陆热”,更将两岸交流推向一个新阶段,使民进党当局的大陆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大陆对台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对未来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在2004年底“立委”选举后,主张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压缩了“台独”势力的空间。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大陆对台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变得更加灵活有效,掌握了两岸关系主导权。
(一)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台湾问题上确立新思想体系。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胡锦涛指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大陆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同时胡总书记也坚定地指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胡锦涛总书记的四点谈话有两个重点,一是对“台独”活动决不妥协姑息,二是对台湾同胞给予最大的耐心和善意。这是第四代新领导集体对“台独”分裂势力最严正的警告,也是对广大台湾同胞最庄严的承诺。大陆对台政策从此进入了一个以大陆为主,全方位推进两岸关系的新阶段。
(二)《反分裂国家法》是大陆“以法制独”新时期的开始。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96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的超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大陆处理台湾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反独遏独”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要鼓励和推进两岸人员交往,鼓励和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直接“三通”,鼓励和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要保障台商的合法利益,因此这是一部维护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和平法。但是该法也为“台独”分裂势力划出红线,为大陆针对“台独”分子制造“台独”重大事变提供“采取非和平手段”的法理依据。《反分裂法》体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强大民意,使大陆对台政策开启了一个“以法反独”、“以法促统”新时期。
(三)连宋访问大陆开辟了两岸政党协商交流的新管道。4月26日和5月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及胡锦涛总书记邀请,率团先后来大陆访问。胡锦涛总书记与连、宋两位主席就两岸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分别发布了新闻公报和会谈公报。两个公报都建立在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之上,胡连共识包括“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促进终止敌对状态”、“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胡宋共识则包含许多促进两岸交流的具体措施。连宋访问大陆,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台独”对抗路线的两岸和解、“双赢”道路,有70%以上的人支持连战大陆之行。7月6日,新党主席郁慕明又率团访问大陆;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也表示,支持“胡连会”达成的五项愿景,承诺“只要国民党重新执政,两年内可以完成三通”。在两岸官方互动因台当局否定“九二共识”而中断多年后,大陆与岛内在野党建立起协商平台,开辟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管道。
二、岛内主流民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由于民进党执政5年来不断挑动族群和两岸对立,用意识形态统治人民,致使岛内社会撕裂、政局动荡、经济衰败。经历了5年非理性的政治狂热,部分台湾民众逐渐认清了台当局用“统独”之争愚弄、欺骗人民,以获取自身政治利益的真相,其关注的政治焦点已从“统独”转向当局的贪污腐败和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统独牌”在选战中几乎失灵。去年底的岛内“立委”选举,陈水扁将“正名、制宪”、“改国徽”等议题定为选举主轴,结果在“总统”连任及经济形势转好的情况下没有实现泛绿过半的目标。但是这并未引起陈水扁的警惕,在今年底举行的“三合一选举”中,为挽回民进党受一连串弊案冲击的颓势,陈水扁又打出“外来政权与本土政权”、“反中共、顾台湾”等“对抗中国”牌来转移焦点,然而选民不再随之起舞,使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大的挫败。
第二,大陆新对台政策降低了岛内民众的敌意。在台当局的挑拨下,岛内部分民众对大陆有很深误解。此次通过电视,台湾民众目睹了连宋访问大陆受到大陆同胞热烈欢迎的盛况,感受到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真挚感情。胡锦涛总书记与连宋两位主席签署会谈公报后,大陆方面不断向台湾民众释放善意,其中包括农产品免关税、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减收学费、进一步简化台湾民众赴大陆签证手续以及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观光等,让岛内民众进一步感受到大陆方的诚意。台“陆委会”的一项民调显示,2004年12月有55%的人认为“大陆对台民众不友善”,目前则下降到37%,说明岛内民众对大陆敌意正在化解。
第三,岛内“大陆热”仍在持续。近5年来,岛内政党和团体来大陆访问是一个政治禁忌,人人都害怕民进党“联共卖台”的大帽子。连宋访问大陆之后,这个魔咒失灵了,岛内政党纷纷组团来大陆参访。如,今年8月有亲民党在上海举办“两岸财经论坛”;9月有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立法院‘科技立法联盟’”“立委”来大陆商讨两岸网路信息科技规格化;10月有国亲农业代表团来讨论台农产品登陆相关事宜等等。而岛内民间则出现了“水果登陆热”、“大陆求学热”、“旅游设施扩建热”等等热潮。民调显示,高达85%的民众赞成两岸和解、打破僵局,71%主张两岸加强交流,这是岛内“大陆热”的民意基础。
三、台当局的大陆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困境地
今年以来,台湾主流民意已经充分意识到“急独”路线的危害,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也加大对陈水扁的约束力度,陈水扁及民进党的“台独”理念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
(一)陈水扁当局已经认识到“台独”的路走不通。去年发表的“5.17声明”以及今年3月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大陆对“台独”分裂势力发出的最严厉警告,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从中看到了大陆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意志,美国曾多次告诫台当局,“严肃看待陈水扁就职时的四不承诺”,警告陈水扁勿做无谓的挑衅,岛内民众也以选票对“急独”路线予以否定。因此今年3月,陈水扁与欧洲议会议员进行视讯会议时称,要改“国名”“任期内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辉过去12年没有做到,即使现在让他做总统一样做不到”。陈水扁今年不再炒作“制宪”、“正名”议题,让基本教义派颇为失望。
(二)台当局的“台独”活动由正面冲撞转为迂回前进。“台独”是民进党的基础理念,也是维系绿色基本盘的基本诉求,台当局不可能放弃“台独”路线,不同的只是操作方法。陈水扁和谢长廷虽然多次表示不会更改“国号”和“制宪”,但却不断推动“修宪”进程。5月14日,台“任务型国代”对去年8月提出的“修宪案”进行复决,废除了与大陆历史相关联的“国民大会”,通过了“公投入宪”,为“台独”势力利用“公投”搞“法理台独”打开了方便之门。6月25日,陈水扁宣称要进行“二阶段宪改”,破除“大中国意识形态”,确立“新主权”论述。尽管陈表示“二次宪改”不涉及有关“领土、主权、国家名称”等统“独”议题,但却希望通过“修宪”使台湾成为一个“完整、伟大的国家”。8月2日,陈水扁又提出“中华民国四段论”,即“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其没有明言的第五段就是“台湾是台湾共和国”。9月14日,游锡堃提出所谓“民间宪改版本”,希望于2007年通过“修宪”提案,2008年“公投复决新宪”。这说明台当局形塑“台湾主体性”的活动一直在慢慢推进,想方设法突破法律对“台独建国”的限制,目前只是在等待机会。
(三)台当局“去中国化”活动的声势有所减弱,但是仍在不断操作。如,今年1月13日,台“经济部长”何美玥指示“中国石油公司”改名为“中油公司”,“中国造船公司”改名为“中央造船”;5月9日,“行政院”表示将重启“国营事业与外馆正名计划”;台当局还企图在新身份证上,将“中华民国地图”变成“台湾地图”。只是这些议题已经无法引起公众的兴趣了。
四、两岸各方面交流十分活跃,台当局难以阻挡
今年两岸交流的主要特点是大陆与岛内政党和民间团体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两关系,并取得一系列具体成果。今年两岸交流的开展是多层次的,在政党交流方面,除了大陆与国、亲两党建立的政党协商平台,岛内在野党发起的基金会和论坛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如由国民党荣誉党主席连战推动成立的“两岸和平基金会”,由亲民党与大陆建立的“两岸民间菁英论坛”等。基层交流方面,以台中市长胡志强为代表的台湾县市长纷纷登陆,参加“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等各种城市交流会议。7月5日,“两岸县市双百论坛”在南京开幕,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福建100名地方人大代表与100名台湾县市议员参加了论坛,主题为“两岸合作、共同发展”。民间团体方面,为落实连宋访问大陆成果,国民党的两岸春节包机代表团、台湾省农会代表团、国民党台商服务联系中心代表团等,协商议题涵盖各个层面。在大陆与岛内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两岸通过民间组织的谈判,恢复了台商春节包机、落实了台农产品登陆的关税减免、检疫、行销等诸多问题,并就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行了初步的协商、考察,取得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
民进党因为“台独”理念,长期阻挠两岸交流的开展,但是两岸和平共荣已经成为岛内主流民意,一味阻拦必遭民意的强烈反弹。3月10日,陈水扁针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提出所谓“和解不退缩、坚定不对立”的十字方针,实际上是暂时放弃了正面冲撞,采取暗中抵制的做法。6月13日,在岛内各界压力下,谢长廷首次就台农产品登陆、开放赴台旅游等议题提出“两岸复委托协商机制”做为回应;11月19日,台“陆委会”同意台商“春节包机”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持有双方合法入出境证照之台湾地区居民”。但是,台当局为防止两岸交流的迅速发展,于4月5日抛出“七点结论”,声称两岸经贸政策不能一味开放,忽略最根本、最重要的“有效管理”,要防止“大陆热”伤害台湾利益。为阻碍台湾农产品登陆及国共两党交流,台当局攻击大陆对台农产品免关税是搞“统战”,并禁止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赴台参加“国共经贸论坛”。虽然陈水扁力图竭力控制、阻碍两岸交流的进程,但是其大陆政策的主导权正在丧失之中,在岛内外各方压力和经济困境面前,台当局的两岸政策在阻挡和被迫开放之间进退失据。
展望2006年,“三合一选举”惨败的民进党当局在巨大的压力下将不得不调整两岸政策,而岛内在野党对既有的大陆政策更具信心,两岸交流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但是,为了巩固基本盘,陈水扁仍将打着“改革”的幌子继续推动“二阶段宪改”、“公投新宪”,以强化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这是两岸关系的隐忧所在。 (作者金奕)
相关专题:胡锦涛发表对台讲话
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
台湾新党访问大陆
国民党主席交接
台湾三合一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