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中国外交构筑国际“和谐世界”的思想,很容易使人想到是与中国国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密切相联的,并从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延伸到外交领域。而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为国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主任张历历教授为《瞭望新闻周刊》作了一个统计,现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已经有40多个,总的建交国达到了166个。最新的进展就是10月25日塞内加尔与中国复交,使台湾的“金元外交”再次受挫。
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副院长秦亚青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机遇期,如果这个机遇期被重大的问题破坏掉,那就可能是台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国因素。《反分裂国家法》可以说是今年的一个“大手笔”。他透露,我们的外交充分地做了工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理解与支持。美国,甚至包括日本,在正式的言词中都不支持台湾独立,尤其是美国,表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楚。从结果来看,化解了可能颠覆我们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大矛盾,显示出中国的外交与政治智慧。他预计,如果没有重大的预想不到的事件,台海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文章说,同时,年内两度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也是中国外交“一个极大的亮点”。秦亚青指出,世界发展到今天,美国首先要承认没有中国是不行的。第一轮战略对话后的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对中国的表述是“负责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战略层面的对话稳定了中美关系,”秦亚青判断,“在布什第二任期内,如果没有突发性事件,中美关系不会出现重大的起伏波动,这对中国战略机遇期无疑是有利的。”
文章指出,在中日历史问题上,今年美国舆论也开始改变了以往一味偏袒日本的态度。在2005年国际形势务虚会上,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钱文荣介绍:一,美国主流媒体在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后,发表了不少批评文章,《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东京的挑衅》的社论指出,小泉的行为是对日本侵略战争中受害邻国的挑衅;二,美国某些思想库和学者也纷纷发表文章要求日本妥善对待历史问题,如兰德公司一位学者撰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日本必须解决与邻国的历史问题》;三,有两位美国国会议员最近也批评布什政府纵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
文章表示,如果说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那么“中国外交的首要环节就在周边”。秦亚青指出,我们与东盟从1967年的敌对状态到1991年开始发展关系再到今天成为全面合作伙伴,政治互信逐渐提高,东盟国家几乎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东亚合作一步步前行。“在第一环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文章说,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主导推进东亚合作,表明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体现出地缘意识、区域战略与经济战略相辅相成的显著特征。门洪华指出,这种思想,首先就是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发展战略思想,体现出以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意识。
因此,对于中欧、中美达成纺织品贸易协定这样“看起来不是极其敏感”的事情,秦亚青认为具有重大意义——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达到70%的外向型大国继续发展的国际名声问题。协议的达成,“最直接的利益就是纺织品不再被挤压扣留,使国内相关行业损失减到最小”。
文章说,以经济为主导的战略意识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今年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1月18日,中国与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智利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拉美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