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在科技创新路上“飞奔”
据新华社电“明天白天,多云,风力二、三级,最高气温零摄氏度……”听着天气预报播报,谁会想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为天气预报系统的建立默默耕耘;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老人对我国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殚精竭虑。“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今天,这位老人走到台前,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在闪光灯前微笑着,平静而泰然。
他,就是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国家至上
“是新中国的成立召唤我回到祖国,使我有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舞台。”叶笃正说。
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祖国丰富的气象资源也为叶笃正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科研一定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叶笃正心里生根发芽。他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了中国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为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他对科学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承认,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
求实笃正
叶笃正的学生黄荣辉院士总要提起两年前的一件事:“我们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当时87岁高龄的叶老一定要亲自到那看看。观测站条件艰苦,盛夏中午的高温将近60摄氏度。可叶老不光考察了观测站,还不顾劳顿进了罗布泊。”黄荣辉院士记忆中的片段就足以证明叶老的言传身教。“有一次我起草的论文里用了‘叶笃正发现’这几个字。给他审改的时候,叶老马上说,‘文章里不要用大字眼吓人。我的一个观点,又不是科技上的重大发现,改成‘叶笃正指出’。”“大师的学风和为人,正如同他的名字‘笃正’,求真求实求正,有科学家的良知和为人师表的风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道出了叶笃正治学的真谛。
“我最不喜欢唯唯诺诺的学生。我喜欢敢对我说‘不’的人,并且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叶笃正这样教育学生。
创新不已
“谁说老人不能创新?”王会军所长的一句话扭转了记者根深蒂固的观念。90岁的叶笃正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飞奔”。
全球气候变暖对叶笃正来说是涉及气象学、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综合课题。他的思考更深远。“全球气候变暖,究竟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球影响如何?人类将如何适应这个变化?怎样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应对变化,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分别扮演何种角色?”
“人类有序活动”概念,在叶老一连串的问号中应运而生。“地球上生存的每个人都要理解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要面对的。”
“为探索地球大气的奥秘,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研究,发挥团队精神,大家一起往前闯!”叶笃正把手臂在空中一挥,向青年人发出了召唤。
叶笃正
1916年生,安徽安庆人。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当时为西南联大。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学术巨匠。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他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