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会否压垮驼背
“对于国际级品牌来说,欧盟环保指令影响不大,一方面,他们原本做得就比较好,另外,他们产品价格高,利润比较丰厚,有能力消化成本的提高,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一负担就太重了。”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策略总监刘步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国外的企业,以日本为主,早在几年前就实现了无铅技术的改造,现在的价格就是建立在无有害物质的基础之上,而中国企业相对落后一步。”刘步尘介绍。
中国企业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实现无有害物质生产,成本就要大幅度提高,要保有现有利润,不得不提价,而中国制造的主要优势就是“价格优势”,提价就意味着国际竞争力的降低。但如果不提价,原本微薄的利润只能再次被压缩甚至亏损。
除此之外,中国出口欧盟的大都是技术比较低端的产品,在低端产品中,控制铅等有害物质更为困难。以彩电为例,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是中国出口欧盟的主流产品,显像管中含铅比例较高,而在平板电视中,基本不存在有害物质的问题。而国际上的大企业基本已经不再生产显像管电视,专攻平板电视。
因此,全球企业都要面临的环保问题,对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国企业来说,格外沉重。面对采购成本增高,消费市场价格战的双重挤压,中国家电企业就像一头不堪负重的骆驼。
国内一些彩电巨头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2005年,部分彩电企业的净利润率已不足1%。创维彩电总裁杨东文发出警示:2006年,中国彩电业有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
尽管大家都已意识到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必要性,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没有丝毫改变,低价成为中国制造的惟一竞争手段。以平板电视为例,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统计,2005年前10个月,国产液晶电视平均单价仅为8427元,外资品牌为13688元。一台国产液晶电视的平均单价比外资品牌少5261元。
在价格战中,中国家电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悲情产业:数字高涨的背后,企业品尝着利润锐减的现实。
“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将要爆发的火山,”刘步尘的判断则更为悲观,“中国企业除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之外,更多的是劣势。随着家电产品的升级,中国不拥有核心技术,关键部件都需要进口,成本掌握在人家手上。”
“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加上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不再是绝对的优势。”刘步尘强调。
要突破目前这种状况,刘步尘认为,必须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值得期待的是,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着重提出了“自主创新”方针。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下,企业也开始尝试寻求上游技术的道路。- (本文为原标题为环保指令敲击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