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 刘畅 石新荣)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日前开始公示。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1个项目入选。
文化部官员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及定期举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
据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文化部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出,每两年由国务院批准并公布1次。
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十个大类。“梁祝传说”“成吉思汗祭典”“茅台酒酿制技艺”“春节”“二十四节气”等501个项目进入推荐名单。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于2004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加入《公约》,成为加入《公约》较早的国家之一。
在联合国已经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中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名列其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