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三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的结局,对台湾岛内政治生态所造成的影响,也许比人们感觉到的还要大,还要长远。表面上看,在岁末年初这一段时间,岛内政坛轰轰烈烈登场的都不过是些旧戏码,事实上,剧情却有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孤注一掷不得人心,“元旦讲话”进退维谷
在民进党败选后,陈水扁面对各方的指责,将近两周没有公开露面,据称是在闭门反思。但是,等到他抛出那份“元旦讲话”后,人们看到,陈水扁依然故我,除了将贪腐、败选的责任完全推给别人,未进行任何自我检讨外,他不仅没有顺应民意,对其错误的内外政策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反而逆势而动,摆出杀气腾腾的强硬姿态,继续猛攻国民党,并极力挑动两岸紧张。
在两岸政策上,陈水扁的这篇讲话有两点引人关注:一是重新搬出久已不提的“宪改”时间表,明确表示希望民间版的“新宪法”草案能在今年内出炉,2007年进行“新宪公投”,2008年催生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公然进行“台独”叫嚣;二是声称要将台当局大陆经贸政策由过去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调整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实际上是要紧缩两岸交流。此后,台“行政部门”马上进行部署,准备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对台商进行管制,并公开放言要阻止大熊猫登台。紧接着,台湾联华电子董事长曹兴诚即因在大陆投资被起诉,成为台上市、上柜公司中的首例。
其实,更值得关注的倒是岛内外对此的反应。除了极少数激进“台独”势力呼应外,岛内舆论、泛蓝和工商界几乎一致表达出强烈批评与反对态度。这本身并不奇怪,但与过去明显不同的是,媒体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激愤、难以置信的情绪,大概觉得再讲什么道理已是多余;工商界不再大声抗议,因为那显示还抱有希望,而是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的表情,显然已经绝望,至少在未来两年是如此;泛蓝在表示“叹为观止”之后,也决定“起而行”,准备在立法机构采取实质性行动作为回应。最有意思的是岛内民意的反应。调查显示,认为“陈水扁只是在玩文字游戏因而不必当真”,和认为“陈水扁对两岸已无影响力因而无须理会”的民众加起来竟超过50%。
不管陈水扁的主观愿望如何,他的实际能力已大不如前,大陆的对台政策、岛内民意、民进党内部的理性力量与国际格局所共同编织的铁网,更大大压缩了他的活动空间;民进党“台独”战略与整体思维已被时代抛在后面,与台湾民众的主流意愿、他们的现实利益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快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岛内政局僵持如故,“蓝长绿消”继续发展
近来,岛内政局仍处于僵持、对立之中。民进党因党主席之争、“内阁改组”及路线调整等问题而乱成一团,泛蓝内部虽然也有不少纷扰,但团结、合作的势头不减。难怪民进党内很少对外发言的“大老”张俊雄也忍不住说,“泛蓝谈合作,民进党搞内斗,外界观感实在不好”。
这一波新的政治盘整还是围绕陈水扁而展开的。在岛内政局与蓝绿关系上,陈水扁在县市长选举后出的一个“狠招”就是炒作王金平“组阁”的议题,其用意在于挑动“马王心结”,打击马英九的声势。而对陈水扁来说,他的另一层用意或许更重要:显示自己没有“跛脚”,对政局仍有充分的自主权,借此压制民进党内部蠢蠢欲动的人马。
只不过,不见鼓掌、只闻嘘声。马英九以“先谈制度、再谈政策、最后才是人事”的“三段论”卡住了陈水扁的脖子。尤其是,在陈水扁发表“元旦讲话”后,台当局的大陆政策由人们预期的“开放”转向紧缩,不仅等于堵死了王金平或泛蓝其他人的“组阁”之路,也让蓝绿之间的和解、合作变得不可能。于是,蓝绿双方在立法机构的对立迅速升高,表决大战一一登场,结果在泛蓝主导下,“立法院”把台当局年度预算大删了近400亿新台币,创下陈水扁上台以来的最高记录。
蓝绿内部声势的消长也未因陈水扁的“发狠”而有所改变。选后,陈水扁成为千夫所指,让他苦心经营的“权力平衡”受到很大冲击。民进党内一场“拥扁”与“反扁”的闹剧随之而起,而且“反扁”者理直气壮,“拥扁”者左躲右闪,这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切表明,由于陈水扁声势不断下滑,为保权力不择手段,不顾台湾民众的死活,也不管民进党将来如何,加之离任期结束越来越近,其极力防止“跛脚”、继续操控政局与民进党的意图,与有意竞逐2008年“大选”的人士急于寻求表现舞台、党内理性力量与新生代不愿被拖下水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显然,陈水扁已成了民进党最大的包袱。
泛蓝内部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一些人看重私利、不顾大局的痼疾,仍将是“泛蓝复兴”的最大制约因素。不过,与泛绿相比,由于马英九的“磁吸效应”仍在加强,泛蓝早已解决了新“共主”的问题,基层民众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都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因而内部争议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未来也不大可能出现重大冲击。
这样的发展态势,不仅是过去一年“蓝长绿消”的继续,更是一种新形势下的加强。陈水扁为求自保不得不拥抱“深绿”,但“公投新宪”、紧缩两岸交流都是“说易行难”,受到种种制约,难有大的作为,只不过是在“内耗空转”的泥潭中继续打滚,对他自己而言或许安全系数最高、也最有利于在形式上掌控权力,但却让岛内的社会民生付出无法忍受的代价,把民进党带入一条越来越窄的小路上去,为国民党的崛起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民进党内部普遍不看好今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新潮流有人甚至预言,如果陈水扁不痛改前非、对现行路线作重大调整,民进党在2007年“立委”选举中必遭惨败,道理即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