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于保险业来说,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十六大以来的保险工作,为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险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将怎样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创新进程,正确处理影响发展的重要关系,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春节期间,中国保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吴定富愉快地接受了《保险周刊》记者专访,畅谈我国保险业的诸多热点问题。
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此次专访吴定富的话题,首先从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开始。
(以下问、答分别用《保险周刊》和吴定富表示)
《保险周刊》:吴主席,十六大以来,保险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请您介绍一下,都有哪些方面哪些深刻的变化好吗?
吴定富:主要在六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是思想观念发生新变化。保险业干部员工从上到下,深刻认识到必须把保险业发展置身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树立了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对事关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好的把握。
二是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4927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3%左右;保险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是2002年的2.4倍。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比2000年上升了5位。2005年,共有保险公司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财产险公司35家,人身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是改革取得新突破。在金融业率先完成了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国人保成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中国人寿创造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最高纪录,中国平安成为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05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人寿排名212位,比2003年提高了78位。中国平安上市以来,股票市盈率始终在30倍左右,是全球保险业平均的2.5倍;市净率始终在3倍左右,是全球保险业平均的2倍,两项指标在全球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均为最高。
四是监管形成了新体系。根据保险机构和保险市场发展的情况,积极探索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框架,加大了监管的力度,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
五是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目前,保险业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存量风险得到有效化解,除中国人寿集团外,其他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人寿集团的利差损,不仅得到了财政部共管基金的支持,而且通过股份公司分红、拓宽新的业务领域、盘活存量资产和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等方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较好地防范了其他金融行业风险向保险业的传递。
六是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保险业认真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统筹保险市场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安全性和渐进性,注重引进资本实力雄厚、管理先进、与我国保险市场互补性较强的外国保险公司,促进了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46家保险公司中,已有27家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成为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保险周刊》:保险业的发展变化得益于改革,近年来保险业在推进改革、防范风险、基础工作等方面主要抓了哪些工作?
吴定富:十六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并把保险公司改革作为保险业改革突破口,从三个层次不断推向深入。
以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为基础,保险业重点解决了组织形式的转变。除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所有中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以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成功在境外上市为契机,保险业重点解决了管理体制的转变。通过境外上市,引入
AIG、汇丰集团等国际著名的金融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改善了股权结构,增强了深化改革的外部压力,激活了建设合格境外上市公司的内在动力。以巩固和发展改制上市成果为新的起点,保险业重点解决经营机制的转变。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实施业务流程再造,逐步走上了良性运转、健康发展的轨道,改制上市对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高兴地看到,改革迸发的活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我们明确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监管的工作思路。2002年对保险公司进行改制上市前,保险业整体面临着资本金短缺、偿付能力不足、不良资产难以消化、历史包袱沉重等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风险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发展也只是空谈。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保险公司通过改制上市,在境外共筹集资金487亿元,充实了资本金,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不足的状况,为全面实施偿付能力监管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认识到,保险经营随时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居安思危,建立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我们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建立了保险业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特别是以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为标志,率先在金融行业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宣告破产等情况下,被保险人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
在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关系保险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保险法制建设。十六大以来,共出台22项部门规章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制保障;加强精算制度建设,规范准备金提取标准,编制了比较精确的生命表,为提高保险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保险资金管理,稳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强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和提高资金运用收益创造了条件;加强信息化建设,督促保险公司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为改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加强保险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挥保险在服务和谐社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保险周刊》:吴主席,十六大以来的保险工作,为保险业抓住“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新机遇,适应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保险业持续发展的新起点。那么,“十一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险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情况下,保险业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定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保险业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保险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依我之见,保险业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此为其一。利用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有助于促进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向现代的多层次、多支柱的金融体系转变,大大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协调性,为经济建设积累巨额长期资金。目前,保险机构已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运用对投资的支持作用越来越突出。此外,通过消费信用保证保险,可以促进消费增长;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保障本国企业创汇和收汇安全,促进出口贸易;通过经济补偿,可以使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完善社会保障,此为其二。利用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功能,有助于促进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风险转移和分摊机制向现代的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分摊机制转变,大大提高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为那些未享受社会保险的人口提供一定的养老健康保障,为那些已享受社会保险的人口提供灵活多样、保障丰富的养老健康保险服务,从而扩大全社会的养老健康保障覆盖面,提高全社会的养老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运用商业保险,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保险管理,可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
辅助社会管理,当属其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是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利用保险业辅助社会管理的功能,有助于促进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不同组织机构分工配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大大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例如,通过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用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利于降低社会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通过在煤矿等高危行业建立强制保险制度,可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分担部分政府责任;利用保险公司的网络、渠道以及有针对性的保险补偿机制,保险业可以成为政府保护困难群体的重要载体。
加快创新进程推动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
《保险周刊》:新年伊始,听说您就特别强调:保险业要确保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创新进程。讲到创新,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行业,以创新推动保险业实现科学发展呢?
吴定富: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首先要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引领保险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为此,应坚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保险业,逐步改变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必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科学合理地开发保险资源,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提高保险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创新作为保险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围绕客户需要创新产品设计、销售和服务,挖掘保险的潜在需求,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既要为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城市居民服务,更要为欠发达地区、困难行业和农村居民服务;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对经济社会进行全方位风险管理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一手抓加快发展,一手抓防范风险,把防范风险当作保险业的生命线,立足防范,标本兼治,建立健全保险业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推动保险监管创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监管体系。一是创新监管理念。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作为保险监管工作的根本目的,使监管工作成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在监管工作中应体现成本效益的理念,合理设定机构和职能,根据监管对象的性质有效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效率。应树立动态、系统的监管理念,促进保险监管向动态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形成监管工作的合力。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构建以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把偿付能力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核心,有效发挥偿付能力监管在规范市场竞争、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的核心作用,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在促进保险业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市场行为监管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方面的屏障作用。三是创新监管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获取保险公司的相关信息,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动态预警和监控,确保保险市场不出现大的风险。
第三,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建立满足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兴业之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设好以监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保险营销人才为主体的四支人才队伍。具体而言,一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同时发挥保监会依法管理保险人才队伍的职责,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应着眼于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胆使用一批人才;着眼于优化保险人才队伍结构,大力引进一批人才;着眼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迅速储备一批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针对保险业目前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和人才培养相对分散的现状,建立相对集中的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三要创新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切实解决目前保险市场存在的对人才重激励、轻约束的问题。
正确处理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
《保险周刊》:依您之见,保险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应正确处理好哪些重要关系?
吴定富:概括来讲,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应通过监管促进保险业实现科学发展。离开发展谈监管,保险监管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和监管手段的选择上就会无的放矢;离开监管谈发展,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和保险业风险防范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就失去了根本保障。从我国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要做到以监管促发展,关键是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保险市场诚信建设、防范保险市场风险隐患和为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速度、效益与规范的关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保险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的前提。当前,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获得良好的效益,是保险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必要条件。加强自身资本积累,保持较强的资本实力和充足的偿付能力,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都要求保险业保持良好的效益。规范诚信经营,是保险业获得良好效益的基础。如果市场秩序混乱,保险业的利润就会在恶性竞争和违规经营中大量消耗;如果保险公司不诚信经营,保险业就不能赢得社会信赖,保险市场规模扩大和保险企业发展就失去了依托。
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一方面,应继续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好经济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
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只有立足当前,认清我国保险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实际出发,解决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资本、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积累和准备,才能夯实保险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只有着眼长远,把握发展方向,拓宽发展思路,用好发展机遇,掌握发展全局,才能在长远发展中提高全社会的保险保障水平。应合理开发保险资源,不断培育新的保险需求增长点,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和“三农”保险等,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的保险需求结构,坚决制止用恶性价格竞争、欺诈误导等方式对保险资源进行粗放式、掠夺式开发的短期行为。应顺应金融综合经营不断发展的趋势,提高保险业的专业分工水平和整合资源能力,不断增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国内发展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应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增强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利用国外保险市场与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结合起来,把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我国保险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