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去年有报道说,中国一下订购和框架协议的飞机达到442架,有人怀疑这样发展下去,什么时候会出现运力过剩,这442架飞机的融资渠道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民航的运力应该是多少架飞机比较合适?
[高宏峰]:
订购飞机应当说需要做长时间的安排,这442架并不是一年进来,而是若干年进来,甚至是十年进来。因为飞机制造都要有一个周期,不可能今天订了,明天就能拿到。关于运力是否过剩的问题,我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航空公司的需求,特别是市场的需求到底是多少;第二个是我们要从我们的安全管理能力上来考虑引进多少飞机合适。重点还是从安全上讲讲如何控制适度的引进飞机数量问题。
[高宏峰]:
尽管航空公司订购了这么多飞机,但是我们对航空公司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你一定要有足够的飞行员、足够的机务维修人员,足够的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订了合同,恐怕也要推迟引进,进来了,如果满足不了这种条件,我们也不允许飞行。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坚持安全第一的问题,当发展速度和安全产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坚持安全第一。
[高宏峰]:
至于运力是否过剩,咱们这个市场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每个阶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不好简单地来评价。比如说春运期间,或者几个黄金周期间,我们就觉得运力紧张了,而平时又觉得运力有点富余。因此,我们主张在保证安全管理能力的前提下,运力适度多一点,太多了航空公司也承受不起。目前每年一百架左右的速度,我们觉得大体还是可以的。至于融资渠道,都是靠融资租赁来的。
[郭卫民]:
最后一个问题。
[国际金融报记者]:
刚才高局长谈到对外资是一个欢迎进入的态度,那么请问在未来的时间里,在“十一五”期间,在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方面会有哪些政策上的突破和设想?谢谢。
[高宏峰]:
民营资本进入航空界应当说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最早我记得是均瑶集团进入武汉航空公司,已经实现了。去年我们发布了一个国内投资民航业的规定试行稿,对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做了政策规定,总的来讲是开放的。目前已经飞起来的民营航空公司有三家,奥凯、鹰联和春秋。正在筹建的还有七家。我觉得,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投资民航业、推进民航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高宏峰]:
民营航空公司应该说也是对我们国有航空公司为主的航空运输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现在的问题不是说民营资本能不能进入民航的问题,而是民营资本进入民航如何保证安全、保证民航业的平稳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对民营资本进入民航业,经营上的门槛放的是比较低的,安全管理的门槛我们是一视同仁,和其他所有航空公司是一致的。比如我们规定民营航空公司要想飞起来,首先要有足够的飞行员,要有足够的机务维修人员,要有合格、合适的管理人员。
[高宏峰]:
再比如,我们规定,民营航空公司新引进的飞机必须空载试飞50小时。因此,民营航空公司筹建是一回事情,能不能搞得成,能不能达到我们严格的安全检查的要求,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希望民营航空公司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首先你必须保证安全,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民营航空公司的数量我们觉得也应当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中国民航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按照一个适度的原则,不可能进的太多,但进是必然的。
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感谢媒体的朋友们,希望今后多沟通,多给予民航帮助,也希望多理解。谢谢大家。
[郭卫民]: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