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了云南红河原民政局长挪用6000万养老保险案始末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2005年12月30号,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原民政局局长罗理诚因涉嫌挪用600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和受贿罪被该州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一审判处无期徒刑,随着对罗理诚的审判,这个涉及官员多达15个人的腐败窝案,在云南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么这个案件的盖子是如何被揭开的呢?
6000万农保基金不翼而飞
事情还得从2004年的3月说起,根据审计署的统一安排,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对红河州本级财力状况进行调查。这时,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红河州州政府从原来的个旧市整体搬迁到现在的蒙自县后,政府部门几乎都集中在这个行政中心里进行集体办公,但是红河州民政局不仅自立了门户而且还提前于州行政中心建成了自己的大楼。
这里是红河州民政局大院,当地人把这里成为“民政社区”,在院子的中心地带有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为国分忧,为民解愁”,这也是民政工作的意义所在,但是我们的镜头往旁边移一下,来看看这个所谓的民政社区包括些什么内容,这是个6层楼的办公楼,下面2层是餐厅,旁边是个三星级的酒店,在我的左手边是个8层楼的老年人公寓,旁边是住宅区,这边是别墅区,看到这些我们很奇怪,像民政局这样一个全额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哪里来这么多钱建立这么大的建筑群呢?他们的工作和我身后的这两句话,有没有相违背的地方呢?
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副处长余林:在对他基建资金的来源调查中发现,基建资金来源中有农保基金,这个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接下来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把农保基金列为重点审计项目,最后他们发现在民政局的基建资金中居然有830万元是农保基金。这事可非同小可。那么什么是农保基金呢?开始于1992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看成是农民“没有围墙的养老院”,1996年,这个制度在红河州得到了有力地推广,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红河州有105691人参保,他们都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等待着“象工人一样领取退休工资”的那一天。但随着审计人员对州民政局的农保基金进行深入地审计后发现,大部分农保基金不见了。
记者:12年的农保基金,大概在民政局的帐上有多少钱呢?
余林:应该有6000多万。
记者:那实际上帐面上有多少?
余林:实际上,当时看到的资金只有130多万。
为“增值” 民政局长大胆借出农民养老钱
除了830万的基金用来盖大楼外,还有5000多万的农保基金居然不见了,那么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去动农民的养老钱呢?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案件的主要人物罗理诚,一个大权在握的民政局局长。他告诉审计人员,农保基金被他借出去了,目的是为了农保基金的增值和保值。而国家对农保基金的管理要求是,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来增值,不能挪做它用和做直接投资。由于红河州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的高峰期是在今后的20、30年,现在每年只需支付很少的70万元,罗理诚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大胆地把农民的钱借了出去。
记者:从来没有想过风险吗?
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考虑很少,不是从来没有想过
记者:你当时考虑的风险是什么?
罗理诚:现在我也说不清,风险是什么?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在红河州民政局农保处的墙上看到这个写着如何安全规范管理农保基金的牌子还静静地被挂在墙上。可是近6000万元农保基金已经不见了,那么它被弄到哪里去了呢?
余林:当时帐上反映有4280万到了李孝銮私人承包经营的一个企业红福公司去了,那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马上又感觉到,农民的养老钱怎么能随意地借给一个私营企业,这个私营企业有没有实力还回这些钱。
一张假证借钱 公司实际财产仅2300元
红福公司原来是红河州民政局的一个下属集体企业,1996年温州商人李孝銮承包了该企业,并将自己变更成了公司的法人代表。
记者:大家随我过来看,这里是红福公司原来的办公地点,你能想象得到吗?当年就凭着狭小甚至有点破旧的办公室,他们居然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从红河州民政局借到了4280万的农村养老基金,成为了这个农保基金最大的受益者。
记者:我们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信任这个人呢?这不是涉及到一、两百块的资金,而是涉及了几千万的资金。
罗理诚:这个事情现在我也说不清,反正我一个对这个人平时的嗜好,没有不良的行为,没有什么赌啊、喝啊、嫖啊等不良的习惯。
记者:就凭着这个你就把几千万借给他?
罗理诚:信得过。
他就是罗理诚口中那个没有不良嗜好的人,温州商人李孝銮。1996年到1999年期间,红河州民政局把4280万农保基金以借款的方式分11笔通过银行打到了红福公司的帐上。然而银行的资料却显示,2000年3月红福公司的帐面余额只有2300元。
李孝銮:当时借这个钱时,是什么钱,我不会去管的。我只要能借,他能借给我,我是要还的。
记者:你知道什么是农保基金吗?
李孝銮:当时我不清楚。
记者:现在知道了吗?
李孝銮:现在知道了。
记者:是什么?
李孝銮:是农村保险,不管农保不农保我李孝銮担任的法人代表的公司我是要还的。
这个口口声声说是要还钱的人,还过钱吗?李孝銮借的11笔4280万的农保资金,在2004年的时候全部到期,但他一分钱的本金都没有还过,其中逾期最长的借款达6年之久。那李孝銮把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
余林:大概有1500万被李孝銮用来成立各种公司,他自己的私人公司,还有1400万直接划给了李孝銮和李孝合以及另外一个人,另外还有以工程款和其他名义付了1000多万。
审计工作正进行 继续借出100万
2004年,在国家审计署审计之前,部分农保资金最长借出达6年之久,难道这个期间就没有人发现这么一大笔资金不见了吗?这是红河州审计局2002年5月对红河州民政局的审计报告,我们在报告里看到红河州民政局有关应“停止借款,尽力催缴贷款,减少基金流失风险”的审计意见。
红河州审计局局长王志辉: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向州长做了汇报,那么责任不在我们
在红河州纪委的一份文件上看到这样的字样,“审计决定反映情况不影响罗理诚的提拔使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罗理诚不仅没有尽力去追缴已借出的农保基金,反而在2003年,又再次挪用100万的农保基金借给一个为他们盖大楼的建筑公司。
罗理诚:当时因为基建项目骑虎难下,这个工程规模搞大了,工程有可能停工,所以我们就想了这个办法。
农保基金在出借前没有任何抵押和担保。在2004年,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办对红河州民政局审计工作全面展开的时侯,罗理诚和李孝銮感到风声紧了。
余林:在调查过程中,罗理诚向审计人员抛出了一个假的土地证,当时还不知道是假的,当时他告诉我们,李孝銮是有实力的,他手下有个公司有个土地使用权证,在温州有100多亩土地,价值10多个亿。钱,挪用的农保资金肯定能还回来。
记者:你给他提供了一个土地使用证是怎么回事?
李孝銮:这是我的错,当时我有个朋友帮我办了一本,温州的假证,当时在金湖宾馆里,罗理诚在那里玩,他看到就拿去了,不是我给他的,他拿去放到他那里,他是这样说。
记者:他知道这个证是假的吗?
李孝銮:不知道,我也不好说。
就是这个罗理诚口中的好人,继假土地证后,在审计人员反复追缴的情况下,李孝銮又向罗理诚抛出了一张5000万元的假电子汇款凭证,遗憾地是,罗理诚再次“相信”了他。就是现在在看守所里,罗理诚仍然坚信,只要把李孝銮放出去,他一定会还出这笔钱的。
罗理诚:当时他告诉我再过一个月,这个贷款就到了,当时说是广发行会贷款给他,5000万元就到了。
记者:银行的钱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李孝銮:这个嘛,我不一定要银行的钱,不一定要广发行的钱,我还有其他办法。
清缴借款人资产 农民养老钱能兑现
李孝銮因挪用公款罪和行贿罪被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6年。他的资产也在2005年年底,由红河州16个部门专门组成的清剿农保基金小组进行了拍卖,最后回收资金1882万元。那么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那些交钱的农民,能否按时地领到他们的养老钱呢?
村民陆健康告诉我们,他们在领了两年养老基金后就中断了。两年后,在媒体的暴光下,红河州民政局又通知他们去领。
我们在雨过铺镇的这份领取名单上看到,像陆健康这样的人还有17个。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普乔艳:如果兑现农民有问题,财政暂时周转一下,拿出点钱来周转,确保该兑现给农民的,一分不少地兑现,这个我们是有把握的,10多年内没有问题,再有问题的话就拍卖资产。
随着罗理诚、李孝銮等人被绳之以法,这个案件也告一段落。但该案却集中反映了已有10余年历史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农保基金管理的脆弱,尽快建立规范的农保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成了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