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年底,业界关于电力供需将在今年实现平衡甚至过剩的论断就弥漫开来。与此相左的是,据最近一家著名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电力供需的平衡会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年初实现,但很快便会被紧随其后的电力短缺打破。
这份题目为《在多重需求和放松管制条件下的中国电力行业投资》的报告,由凯捷咨询Capgemini与法国公用事业公司法国电力公司EDF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编制。凯捷咨询中国区副总裁陈持平认为,“中国低估了其满足需求所需的新增发电量,为了完成中国GDP翻两番的目标,假设GDP维持6.5%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力市场到2020年前每年需要新增4800千瓦的装机容量,相当于英国目前总装机容量的2/3,投资总额将达到5900亿美元。”
该报告分析认为,中国长期短缺投资缺口巨大。从2000年开始,中国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中国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电力消费的增长,因而经济的高速增长拉动了电力消费的快速发展。加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周期与电力建设周期表现出强的不匹配性,周期性短缺的存在,使已经形成的新增装机容量与逐渐下滑的电力需求量的巨大落差,往往造成电力“过剩”表象。值得关注的是,处于风暴中心的“电煤之争”尽管会推动新一轮“煤电联动”来临,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据凯捷中国区副总裁陈持平说,长期看,中国电力市场的投资空间和机会还很巨大,但发展不平衡,在电力市场供应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未来供应调整的周期性滞后变化会更加明显,供应量会周期性波动,因而投资风险会随之加大。
根据1997年以来的轨迹观察,中国电力市场供给量增加的调整方式不是以平缓渐进,而总是大幅度跳跃式完成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电力规划建设周期刚性和经济发展周期不同步、监管机制刚性、项目审批过程过长等多重因素的重叠作用;另一方面,不容易掌握准确的行业发展数据也是预测失真的主要因素。
调查报告给大型国有发电企业的投资建议是,尽管长期来看,传统煤电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然而2007年后很可能会出现的短期电力过剩意味着很高的投资风险,企业需要更多考虑并购现有电厂进行谨慎的战略扩张,而不是新建电厂。CIEN记者注意到,有些电力企业已经在这样做了,例如华能集团已经宣布在2006年实施一项旨在控制年供应3000万吨煤的投资计划,未来到2010年要通过股权方式达到对8000万吨煤供应的控制。
该调查报告还预测,从长远来看,环境保护的政策考虑因素对电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行业内的投资、重组和整合,中国电力行业可能出现集中的趋势,预计电力行业的整合浪潮会在2007和2008年间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