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在形式上也有创新,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将主要发展指标作为专栏集中表述,使表述更加简洁;将重大工程放在专栏,使有关内容更加突出,一目了然;对一些新概念和内容做解释性专栏,如规划目标的属性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规划的理解,也使得规划的表述形式更加大众化和多样化。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这份充满新意的规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代表说:“让城市更加富足,让农村更加繁荣,让企业更加有竞争力,让国家更加强盛,这是我透过规划看到的变化。”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十一五”规划纲要展现出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前景。
宏伟的目标,美好的蓝图,化为中华大地上的现实,需要扎实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面向“十一五”,我们有着良好的发限条件和机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等趋势,将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劳动力、国民储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科技教育的基础等,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供给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政治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改革向纵深推进,国际环境总体稳定,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困难和问题更让我们警醒。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生产力还不发达,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较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这一切都对我们“十一五”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担心,再好的规划,不去实施,只能是一纸空文。会不会出现规划编制时轰轰烈烈,实施中“无声无息”的情况?
编制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门以一篇来论述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要保障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实施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不同领域的任务,要分别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运用公共资源、健全法律法规等方式实施。
要保障目标的实现,就必须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纲要提出了公共财政和中央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明确了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的基本取向。
要保障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强化政府的保障。要把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分解落实。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形成制度化的评估和修订机制。
“两会”期间,来自不同区域的代表,纷纷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畅谈未来发展的思路。
东部率先发展,引起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的深思。他说,“十一五”期间,上海的发展将面临着土地、能源、商务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不能走一味上项目的老路。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主要依靠创新来加快发展,靠改革来推动发展,辐射全国。要把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为上海“十一五”的发展路线,把上海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参照系,突出为国家多做贡献,突出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西部地区需要加快发展,缩小差距。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于学信说:“我们地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多,比如公路密度比东部少一半,发电装机容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投资不会放松,但要调整结构。经济发展要上去,老百姓的事情更要办好。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首先要在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纲要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这令安徽省经济委员会主任杨振超代表十分振奋。他说,“十五”期间,安徽经济年均增长11.8%,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安徽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外向度、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十一五”期间,必须实行工业强省战略,依靠创新推动,与长江三角洲实现“无缝对接”。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美好的前景展现在眼前。只要我们凝聚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群众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美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