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新农村建设之民间行动:一对恋人发起乡村调查

www.zjol.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0:22: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农村建设之民间行动:一对恋人发起乡村调查

李伯秋

新农村建设之民间行动:一对恋人发起乡村调查

  

  张娅玲

  编者按

  一对重庆的年轻恋人说:“其实我们欠农民很多。”一群北京的高学历志愿者说:“如果我们不行动,这世界还是愁云密布。”当新农村建设正在成为举国上下的热潮之时,来自民间力量的对于农民和农村的情感与行动,尤其令人感佩。回到土地,回到我们的根,求解中国乡村富饶之谜,期待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其实我们欠农民很多

  一对重庆恋人发起乡村调查征求同行者

  信报记者朱彦/文黄伟/图

  “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计划:到农村去,真实体验和纪录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然后把记录到的一切带回到城市里面来,带回到网络上来,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所有城市人的眼睛。”

  3月20日,新华网重庆频道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帖子《其实我们都欠农民很多——重庆乡村调查者征求同行人》。作者自称是“民间摄影师和纪录片制作者,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城市、曾北漂京城的年轻人”。在历数了若干城市人与农村人之间存在隔膜和误解的例子后,发帖者沉痛地写道:“其实,我们欠农民很多。”

  然后,他提及了自己即将进行的上述计划,并征求网友同行,一起到农村进行实地拍摄与生存调查,还原农民的真实生活。发帖者署名“神木扶风”。

  通过他留下的联络方式,我们辗转寻找到“神木扶风”。他叫李柏秋。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曾经在北京专职拍摄纪录片,今年初才回到重庆,在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这个计划,是我和我女朋友一起决定的。”他漂亮的女朋友张娅玲小鸟伊人的坐在他旁边,李说:“她不像你们看到的那样娇弱,我的计划她一开始就支持。”

  做一部关于农村的纪录片,一直是李柏秋的梦想。

  李柏秋的老家在重庆开县老城。他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经常去农村。“我的外公外婆一直都生活在农村。小时候,妈妈常带我回去玩。逗狗,逗猫,捉鱼……农村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2000年,李柏秋考入重庆师范大学,主修摄影专业。每次寒暑假回家,家乡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县老城属于三峡库区,当时正在进行移民搬迁。一片片沿江的房屋已经无人居住,老城的居民们都陆续迁移到开县新城。

  2003年暑假,李柏秋带着一部DV回家了。“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但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都将被淹没。每个人的心里都恋恋不舍,有一种很复杂的滋味。”李柏秋说。

  李柏秋选取了三个人为拍摄对象,他的外婆,奶奶和母亲。

  “她们三个都很有代表性。我的外婆一直生活在农村,靠务农为生,三峡大坝蓄水后,她居住的地方即将消失;我的奶奶曾是一所小学的校长,这所小学也在淹没水位线以下;我的母亲在这个夏天里,一直都在忙着新城的新房装修。那是今后我们居住的地方。”

  2005年国庆过后,李柏秋的外婆去世了。在追悼外婆的时候,李柏秋的父亲找出了这部纪录片,在灵堂里放映。镜头里,外婆从地里收回土豆,切成片晒干,一边晒一边唠叨:“我们老人倒无所谓,可这些小把细(小孩子)怎么办?今后没土地了,粮食全靠买,要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吃饭?”外婆忧虑地说。

  李柏秋很想再拍一部纪录片,反映变化中的农村生活。“2003年的片子留下了很多遗憾,我觉得不够满意。我准备再拍一部。但一开始没有找到主题,不知道应该从哪里拍起。”

  毕业后,李柏秋到北京一家专门拍摄纪录片的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在那里,他和同事一起拍摄制作了一些片子,其中包括一个艾滋病题材的纪录片。

  2005年底,李柏秋在报上看到了关于重庆綦江农村合作社的报道。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主题。“其实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民俗、观念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变化。我想拍摄的就是这种变化,以及当下农民生活中的真实状态。”

  就在李柏秋开始准备的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觉得我的时机选得很不错。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问题,让我感觉很欣慰。今后中国农村肯定会有很大变化,更应该有人把现在的情况记录下来。”

  李柏秋准备在近日出发,选定重庆库区的一个乡村,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实地探访,为片子搜集素材。同时,在城市生活中他经常看见城市人不理解农村和农民,甚至侮辱和嘲笑农民的现象,所以他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与他同行,一起去零距离感受农村生活,然后把亲眼所见的东西带回到网络上,让更多人改变观念。他的帖子不仅发在了新华网频道,也放在天涯、西祠等国内著名的BBS上。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愿意跟我们一起出去受苦。以前有个国外的摄影师曾经疑惑地对我说他对中国人的印象:冷漠、自私,我想,只要有人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这个国家会更温暖一些。”

  附:“神木扶风”的帖子(本报略有删节)

  城市和农村的隔膜已经太深

  现在,到处都看到有人在讨论新农村。政治家在说,企业家在说,报纸在说,网络在说,平时最土的农村话题现在变得时髦起来。

  但是,在所有的声音里面,特别稀罕的是农民自己的声音。重庆的市长说,新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大都是城里人的构想,但是新农村说到底还是农民自己的新农村。这话说对了。

  城市人很可能会自以为是的帮农村人设计生活模式,因为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了解农民。

  不过,你知不知道当你开始盘算该买波罗还是宝马的时候,奉节大山里的农民要走10个小时山路才能到镇里买双凉鞋?当你查出“三高”症状必须要戒腥荤的时候,农民5根黄瓜熬的稀饭可能要吃两天?当你因为在中没有PK掉那个可恶的BOSS而骂骂咧咧时,已经十几岁的农村孩子根本还没见过电脑?

  并不是你生来就该享受繁华,而他们就该承受贫穷。回顾一下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为了一些人能过上比较好的日子,另外更多的沉默的人一直在付出。

  其实,我们欠农民太多。

  他们帮助过我们,至少我们该说声谢谢:他们现在还在帮我们打工、当保姆,至少我们不该克扣他们的工钱;他们因为教育和信息的缺乏,显得不那么优雅、不那么时尚,至少我们没有资格说人家是“农伙儿”。别忘记了我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婆婆,其实也都是农民。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隔膜已经太深。如果掌握大多数国家资源的城市人不能真正走进农村,城乡之间缺乏感情沟通,那么新农村建设仍然只能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而不是改变农民命运的革命。

  作为民间摄影师和纪录片制作者,作为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城市、曾北漂京城的年轻人,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计划:到农村去,真实体验和纪录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然后把记录到的一切带回到城市里面来,带回到网络上来,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所有城市人的眼睛。曾经有国外的机构委托我们拍摄中国农村的变化,连老外都关心的事情,中国人没有理由自己反而不去做。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朋友跟我们同行。男女不限,老少咸宜。需要的条件是:能吃苦,能走路,有合作精神,能坚持到底。另外,所有费用自理,如需吃住在农家,必须给农民合理报酬。

  我们的邮箱是:liboqiu@sohu.com电话13032371134

来源: 时代信报 作者: 编辑: 杨晓燕
·国土资源部部长:不能借新农村建设名义大拆大建   2006-03-21
·孙文盛:不能借新农村建设名义大拆大建   2006-03-21
·“十一五” 开局之年展望新农村建设   2006-03-20
·贵阳新农村建设:“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交响   2006-03-20
·支持新农村建设 今年广西获"三农"资金将超百亿   2006-03-20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