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小康示范村,吉林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投入335万元建了30栋欧式豪华别墅区。两年之后,因为费用太高,加上不符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农民住户纷纷搬了出去。
吉林省桦甸市的八道河子镇,是吉林市通往桦甸市的必经之路。这里有一片欧式别墅小区,远远望去,红顶白墙,草坪雕塑,整齐划一。一路走来,这里显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就是吉林省桦甸市为当地农民修建的小康示范村。看上去它比一般的农村住宅漂亮了许多,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应该是许多人的愿望。但记者采访时遇到的一些村民表示,他们不愿意住进这样的别墅。那些已经搬进去的村民也说,在这里边住着并不舒心。
村口的一块牌子记录了小康示范村的来龙去脉。这个小康示范村建成于2003年9月份,是2003年吉林省财政支持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之一,共有仿欧式别墅型住宅30栋。按照省里的要求,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按照“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综合开发、项目支撑”的原则,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项目的建设,带动一方农民向小康示范村学习,达到致富的目的。为了建设这个小康示范村,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投入资金335万元,造价7万元左右的房子,售价仅为5万元左右。但即便有这样的优惠措施,在30户住户中也仅有15户是农民,其余15户非农住户中有11户是镇干部和职工。
原来住在这样的别墅村里,按面积的差异,每户要缴纳购房款5万元左右,住进去之后,村里采取的是城市小区的管理模式,自来水入户、有专门的锅炉房提供集中供暖,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每户每年的取暖费、门卫费、清洁费、水电费等加起来最少也得3000多元,而这里的农民连年均收入也不过3000多元,这些费用也让很多当地的农民望楼兴叹。
尽管很多农民都住不起,但是相当一部分市里、镇里的干部却对这个小康村情有独钟。造价7万元左右的房子镇政府卖给住户的价格为每栋房5万元左右,有了这样的好事,难怪小康村里住进了那么多的干部。
那么小康示范村用于示范的产业是什么呢?按八道河子镇副镇长王兴祥的解释是:“为了加快城镇的快速发展,完善城镇的功能,扩大劳动力转移,吸引富裕的村民到镇区来居住。”按照这位副镇长的说法,八道河子镇小康示范村的产业项目,就是建起这么一个漂亮的别墅村,然后吸引富裕的农民来住,让别墅成为农业产业项目。这种说法实在新鲜。一位村民回应道:“它既不能给俺们带来什么财富,也不能给俺们致富,就是看着好。”
农民们认为这个别墅村中看不中用,还有一个原因―――别墅里的生活方式,根本不符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原来,为了维持外观的整洁,小康村里不允许养家禽、家畜,而很多农民认为,这样不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真正的农民是不适合的,为啥呢?农民有房子,起码有地、有牲畜,起码还得养牛、养鸡、养鹅,再说有农机具。”一位村民说:“那里头什么也不让搁,有条件我们也不上那里住去。”
就是这么一个不符合农民意愿,脱离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小康示范村,在建成之初,给当地政府带来的却是无限的风光。原八道河子镇党委副书记朱和现退居二线,就住在别墅区里。他介绍说,当初“天南海北哪儿都来参观学习,有蛟河的,有舒兰的,还有天津的。”副镇长王兴祥也说:“这是八道河子的一个亮点。”
表面的风光,背后却让八道河子镇政府叫苦不迭。为了维持小康示范村的正常运转,八道河子镇政府每年都要给予财政补贴。2003年补贴取暖费5.4万多元,2004年又补贴了7.1万多元。两年后,因为相关的物业和取暖费用太高,有些农民住户负担不起,纷纷搬了出去,其余的干部、老板等住户只是夏天来住住,现在实际居住在小康示范村里的住户只有9户。不在这儿住的住户不愿缴纳取暖费,而镇政府也无力再承担小康村的取暖费,小康村的集中供暖被迫停止,各户的上下水管线也因此全都冻坏了。示范村里的住户气愤地说:“不说小康,现在成了遭罪,现在俺们就在这儿遭罪。”在镇政府的补贴下,现在小康村里的住户由集中供暖改为了家家户户自己烧小锅炉供暖,但是上下水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小康示范村的尴尬还在继续。
实际上,这个示范村除去豪华的别墅,并没有任何配套的产业项目。当地的村民们说,这种高档的别墅,对他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更不会对他们有什么示范作用,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只会往干部脸上“贴金”。
当地干部面对这种状况也承认,在今后的小康村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总结八道河子镇小康示范村的教训,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
(央视国际供稿)
编后
全社会都在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新农村要建设成什么样?农民满意不满意,认不认账,这才是最终衡量的标杆。
《市场报》 (2006年03月27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