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办的“广东人口论坛”上,有专家警告,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广东男性累计“富余”460万
今天上午,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广东人口论坛”上,来自全国多家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顶级”人口专家发出“人口警戒信号”:广东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1985-2020年出生人口
中,男性将比女性累计“富余”460万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李若建教授、人口所原新教授、人口所陆杰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有华教授等,参与了历时一年半的“广东人口发展战略研究”10个子课题的科研工作,专家的研究基于第三、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计生统计数据。
专家们一致指出,新时期广东面临着比过去更加复杂的人口形势,未来30年里,由于人口基数大、密度高,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的矛盾,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第四次人口高峰、劳动年龄人口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将会更加紧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庞大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对资源和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广东的资源供给高度依赖省外输入。
专家预测,2010年末广东常住人口将达9600万人(包括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省人口),到2020年为9800万人,2032年达到峰值999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10年为8250万人,2020年达到8888万人,2032年达到峰值9197万人,2050年减少到8867万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口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尤为突出。按照国际标准的水资源紧张临界值(1700立方米/人)推算,广东水资源可承载1.08亿人口左右。广东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最多的地区,年均减少1.14%;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顷,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已低于联合国的最低警戒线0.053公顷。
2000年以来,全省消费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外省输入能源的比例超过60%。
———低生育水平仍不稳定,传统的婚育观念在粤东、粤西等地还根深蒂固。
除城镇、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广东的农村、粤东、粤西地区总合生育率仍然高于更替水平。流动人口中的育龄人群规模较大,政策外生育问题严重。在流动人口中,处于生育旺盛期(20-29岁)的妇女在2010-2020年将达到高峰,平均规模超过700万人。目前流动人口出生规模很大,约占全省出生人口总数的1/5,政策外生育比例较大,且逐年增加。
此外,可以生育二孩的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出生率和出生人口将显著增加。
———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广东人口出生性别比高达130,成为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偏高趋势,并且程度不断加剧,仅1985-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已经累计比女性多了170万人。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00-2020年出生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累计再多出291万。这样,1985-2020年出生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累计“富余”460万以上,给婚姻秩序、社会稳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到人口安全。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广东有的地区,外来流动人口甚至超过户籍人口几十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卫生、治安、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公共管理和服务形成新的需求。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尚未实现从户籍地为主到居住地为主的转变,人员、编制、经费等未随流动人口增加而增加,造成行政资源不足,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人口素质远不能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人口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部分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其他发达地区。2004年广东出生婴儿缺陷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占全省户籍人口数的11.5%,约为700万人。2003年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为5.07%,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在全国排名19,与北京(20.3%)、上海(16.7%)和天津(10.8%)相比,差距更大。专家指出,广东在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人群心态失衡、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信用体系亟待完善。本报记者廖怀凌通讯员廖俐珍刘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