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在2月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庞大外储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反衬着国内经济失衡的持续。
知情人士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537亿美元,截至1月底时为8452亿美元。该数据还未获得央行的权威证实。按照惯例,第一季度外汇储备数字将在4月中旬公布。而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该国截至2月底的外汇储备为8501亿美元,1月底时为8517亿美元。
“藏汇于民”应对外储激增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昨日在中国第三届潘德布雷夫债券投资者年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增长态势,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增强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超过日本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但还要考虑的是,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小于日本,这样中国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就要远超日本了。”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经济师王志浩昨天对记者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也指出,从2002年以来,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在总量上超过日本是早晚的事。
丁志杰表示:“外汇储备持续激增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结果。现在监管机构和市场都已经明确了这样的看法,就是顺差也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这反映了国内经济的失衡。”
回头来看,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日前关于“藏汇于民”的表态颇具深意。魏本华昨日透露,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海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操作上始终坚持长期及战略发展的经营理念。
“从时间上讲,吴晓灵演讲时已经对外汇储备总量超过日本了然于胸,她的表态对后续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丁志杰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