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捞钱比论文抄袭后果更严重
部分科研人员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欺骗拿到的资助经费都是国家和纳税人的钱。
“这种直接涉及钱的行为,从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来看,比单纯发表一篇论文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更加严重。”朱效民博士说,这些项目往往涉及一个研究团队,成员一般包括高级研究人员、中级研究人员和初级研究人员,还涉及一定数额的国家资助的研究经费;此外,申请项目的人往往学术地位也相对较高,国家资助这些项目,是对科研人员以前的研究工作和学术成就的认可。“如果在这些项目中出现欺骗行为,涉及面比较大,负面影响也会更加复杂。”
朱效民说,靠弄虚作假捞钱的学术行为危害巨大。第一,会对国家本来就比较紧张的科研经费造成损失和浪费,干扰国家科研方向的部署和实施。
第二,不仅会对科学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败坏学术风气,还会阻碍中国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这就如同不遵守体育比赛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竞争,进而提高项目整体竞赛水平一样。
第三,国内外多次公众态度调查显示,公众对科学界的印象得分几乎总是最靠前,科研人员是社会精英,也是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传播者和教育者。如果学术不当行为屡禁不止,在破坏学术生态的同时,还有可能向社会传播渗透,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第四,对其他严谨踏实工作、平等参与竞争的科研同行不公平,他们中的一些研究工作和成绩,因为不正当竞争而得不到承认,一些本应该得到资助的项目会因此被耽误,甚至永远失去机会,因为优先权对于科学创新至关重要,一旦别人首先做出了成果,再重复研究将毫无意义。
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
对于屡屡出现的弄虚作假申请项目的现象,朱效民说,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对科学界学术不当行为的防范和处置基本上是由科学界、科研机构自身进行的,各个科研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不尽相同。
朱效民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在发达国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我国愈演愈烈,主要是因为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
从制度方面讲,我国现代科技体制移植于西方,发展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仍有许多不健全、甚至扭曲的地方,比如科研领域里的官本位现象。同时,现代科技已广泛渗入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公民生活质量等各个领域,对科技发展的资助和需求也空前庞大、多样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科研制度建设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难以适应其发展的复杂性和广阔性。
从环境方面讲,作为后进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奋力追赶状态,经常伴随着一种焦躁情绪,对科技的期望基本集中在其带来的现实收益上。
“当前上上下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科研成果拿来就得管用,须立竿见影,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青年报 李健)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