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6日电(记者 黄庭钧 张奇志)“路上距离已很近,心上距离还很远。”这是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在参加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检查评审后发出的感慨,也是记者最近对北京、上海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状况进行调查后的感受。
“窗口示范”:花样文章点缀多
党中央、国务院在1997年就提出了“改革城市卫生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作为全国人口最为集中的特大型城市,北京和上海市的各级政府都深刻认识到社区卫生在城市公共卫生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对社区卫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上海已连续9年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总投入达到12亿元;北京在经过了非典的惨痛教训后,将社区卫生纳入强化城乡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以“大卫生观”推进社区卫生工作。
但是,迄今两地的社区卫生工作都还没有走出“窗口示范”阶段,难免给人“花样文章点缀多”的感觉。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对记者说,现在的社区卫生工作还是以“建窗口”“建示范”为主,“表面化文章做得比较多,预防服务还是老一套,社区诊断报告及健康档案管理应付检查的多,不少是做给我们看的,没有实用价值。”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正接受示范区评审专家组抽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访发现,这里应付检查的痕迹十分明显,临时建起来的围墙水泥未干,一些医技人员也是临时从别处抽调过来的。一位赵姓居民还反映,这个服务站有个科室“被私人承包了,专门看牙。”“他们就是卖卖药,别指望他们看病!服务态度也不好,收费也不便宜。”当天下午,记者“杀回马枪”再来这里暗访时发现,上午还摆在康复室的康复设备果然已经搬走。
专家们表示担忧,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真正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工作做实,更不可能达到“大病上医院、小病解决在社区”的分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