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3日夜决定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这六项“新政策”,旋即在14日被社会称之为外汇“新政”。
被冠为“新政”,是指此次六项外汇政策调整力度颇大,且极具新意。无论是被调整的三项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还是允许银行、基金、保险可进行境外理财投资的举措,均在政策尺度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六项“新政策”的侧重点虽有不同,却具备共同的大背景: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汇率改革以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纵深挺进,央行密集出台汇率改革后的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外汇市场和相关产品的发展,并在2005年9月份首次放宽人民币汇价交易幅度,进而在2006年初引入外汇交易询价制度。与此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今年2月份跃居世界第一位,贸易不平衡问题凸显,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
六项举措中可简单划分为两类,前三项是主要涉及经常项目,分别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服务贸易售付汇”“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等三项管理政策进行调整;后三项则涉及资本项目,央行首度允许境内机构从事境外理财,这意味着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已浮出水面,也是此次政策调整中的一个突破性亮点。
中国已于1996年12月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谓经常项目外汇可兑换,是指一国对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等)的国际收支和转移不予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或者多重货币制度。
近些年来,中国遵循经常项目可兑换原则,努力推进贸易便利化,不断完善管理,逐步理顺外汇供求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与涉外经济的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约束和不便利之处。对此,央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如今决定进一步改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
“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事前审批并提高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和“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并放宽审核权限”这两项政策,简化了手续,进一步方便了外贸企业用汇和贸易往来。而“放宽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政策”,对境内居民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年度总额为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含2万美元),这有利于“藏汇于民”,满足了个人用汇需求,也方便个人外汇理财。
作为后三项涉及QDII的政策,不仅事关外汇管理政策,而且还会波及股市。所谓QDII,相对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而言,是在一国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
QFII于2003年已引入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投入国内股市的资金已颇具规模。而QDII的概念,也早已为人们熟知,但因外汇管理和中国股市现状等方面的顾虑,而始终没有出台。央行13日宣布允许银行、基金、保险机构可对外投资,这意味着国家已对QDII放开了口子。
QDII政策在此时放宽,颇具味道。此举首先被认为是出于形势考虑,一则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8751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的无形压力亟待缓解,二则是我国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及个人也有境外理财的客观需求。不过,有外汇理财人士已表示,感觉这一政策的出台是“提前了步伐”,或许是出于“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的形势所需。
单从技术上分析,QDII政策的出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汇储备猛增的势头,并给机构和个人对外理财提供了便利。但就其政策效应而言,仍有待分析。QDII的对外额度有多大,进而能否对遏制持续高增的外汇储备产生效果,这有待具体观察。有业内人士预测,在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态势和预期下,一些境外逐利的资金还会转战国内,乐于持有人民币。
对国内股市而言,在过去的时间里,提起QDII,国内股市容易风吹草动,认为会稀释市场资金。但就14日股市而言,却丝毫没有受这一消息影响,沪指却大涨27.21点。南方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QDII的消息,只是起到心理作用,不会对股市基本面带来大的影响。”
而对这些出台政策措施,人民银行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分项组织实施”。换言之,作为QDII制度,还需要具体配套措施、具体步骤予以实施。(完)
外汇新政意在“藏汇于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增至8751亿美元。在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规模面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央行推出六项外汇新政,对居民、企业换汇额度等经常项目进行调整,并有管理地部分开放资本项目。
专家认为,这六项新政反映出外汇管理思路正在从宽进严出转向至流入流出并重。新政旨在化解巨额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态势,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