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工厂摇头苦笑。其实,军代表也捏着一把汗:传统的军代表室设置体制,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法对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
变革,先从自己变起。军代表局毅然实施机制整合,将原来的科研和生产两个军代表室合二为一,紧紧围绕产品可靠使用这条主线,努力实现科研、生产、保障、改进全过程质量监督“闭环管理”,将生产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在科研源头彻底解决。
对新装备试验暴露出的问题,他们分门别类、拉条挂账,找到2000多个质量隐患,送交工业部门。面对翔实的报告单,工业部门承诺改进。
同时,军代表局创造性地将一直沿袭的装备共检制度一分为二:先由工厂进行系统功能试验项目考核,军代表巡检;待装备全部合格后提交军检,并由军代表单独进行湖海模拟项目测试。这意味着,军方检验项目不再是厂方检验的简单重复,产品质量又多了几道“安全阀”。
效益很快凸显:一年半之后,装备拉到试验场,开箱合格率100%。
工业部门“破天荒”为军代表请功
这些年,每当军代表提出加大试验强度,厂方代表就闷头不语。
大家都心知肚明:提高军品的全程质量,就得在研制阶段多做可靠性试验,试验次数越多,成本越高。显然,工业部门不愿意这样做。
对此,一些军代表埋怨工厂“觉悟低”。但局党委不这样看:“市场经济,工厂关注效益天经地义。我们要努力找出一条双赢之路。”
某新型装备存在一个关键质量问题,工业部门多次攻关受挫,心灰意冷。这时,军代表主动请缨,军代表局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65岁的老专家雷双管带领樊宝平等年轻军代表,大胆推翻国外和国内定型产品的设计方案,研制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关键部件,试验圆满成功。
工业部门领导看在眼里,怦然心动:“关键时刻,还是解放军!”
一笔账算下来,在新装备改进中,军代表配合工业部门进行了170多项科研创新。某军代表室副总代表樊宝平,自主研制出一种复合液体,被总设计师欣然采用。副总代表徐杏钦帮助某研究所突破了一项技术难关,使该所一跃成为国内的“金牌企业”……这些成果,不仅为新装备的改进铺平了道路,也让工业部门的创新家底大大丰厚,市场竞争力直线攀升。
2005年底,新装备海上试验打出“满堂红”,军代表局与工业部门的合作史上也增添了和谐的一幕——工业部门破天荒为军代表请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