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无线电台记者]:
从沙尘的数量来讲,哪一个国家是最大的源头国?哪一个国家是最大的受害国?对源头国来讲,我们应该有什么措施?对受害国又有什么补救措施?
[杨维西]:
您提的问题,要分出具体的数量确实是很难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中国来说,中国既有受本国沙尘的困扰,也有来自于境外沙尘的困扰。具体说哪个国家是最大的源头国,哪个国家是最大的受害国,确实很难分。对中国来说,既是最大的受害国,同时它自己也产生沙尘。
我还想说一点,沙尘天气完全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主要受大气流控制,以及受国家的大陆位置和干旱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的条件是没有办法选择的,哪个国家都不愿意住在非常恶劣、非常干旱的环境里。另外,对沙尘天气来说,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大敌,我们只有不分你我,联合起来,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块儿做这个事情,对我们才有最大的好处。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际上携起手来,防治沙化。
我再补充一点,大家不要因为偶然沙尘天气的加强或者减弱,就对我们防治的状况产生某种怀疑。如果你隔一段时间去看一下受沙尘侵害的地区,你就会发现,不管沙尘天气变好或者加强,都会感觉到那里的环境在变好。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大范围的沙漠戈壁,还不是我们国家目前治理的重点,因为主要由于水资源和其他条件的制约,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还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只要它们存在,沙尘天气就会存在。我们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哪一天沙尘天气就消失了。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今天的沙尘天气严重了,就想是不是防治出问题了。它还是会受气候影响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情况会越来越好。
[日本朝日电视台记者]:
我听说日本每年进口中国不少的木材产品。最近有些人士指出,这些情况也对中国特别是内蒙古一带的森林破坏或者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刘拓]:
我们国家正在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有一个“限产禁伐”的问题。限产就是逐年减少森林的砍伐。我们当前对于森林的砍伐主要还是在几大林区,并且采伐量随着生态问题更加被人们的重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我们采伐的量是逐年减少的。
我想,日本从中国进口木材产品,恐怕还是在我们国家总的采伐量的范围以内。这样的话,还不至于对沙尘暴构成直接的影响,它首先是限制在我们国家天然林总的采伐范围之内,应该说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并且,中国在林产品的国际交往方面,我们还是鼓励科学的、合理的范围里进行交往,所以我想不会构成什么问题。
另外,刚才也讲到沙尘暴对于植被建设的关系问题。前面已经做了阐述。京津工程这些年投资比较大,成效也比较显著,特别是通过这次沙尘暴的检验来看,它是一个弱加强区。中国有句古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记者朋友们通过这次沙尘暴以后,对于防沙治沙这件事情更加关注,我也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到京津工程区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这些地方通过实施工程以后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实施工程以后对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推动,以及通过实施工程以后对于当地民众生态意识提高起到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也欢迎大家在适宜的时候到现场去看一看。
[主持人秦刚]: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明天中国北方地区还会遭受沙尘的侵袭。如果配合大家发稿的话也许是时候,但是从环境的角度,从生活、工作的角度,我实在不愿意这种天气再发生了。
非常感谢刘拓先生和杨维西先生,也感谢各位媒体的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吹风会,新闻吹风会到此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