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在前天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六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齐心协力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工作。会议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房价在一定阶段内畸高,不仅会严重影响百姓的安居生活,而且会拉动其他相关行业投资过热,从而给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的情况,没有少下“猛药”,但种种状况表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些地方打了折扣,执行中存在严重的“短斤缺两”现象。一些部门、一些地方该做的工作没有做,该推的措施没有推,统计意义上的价格虽然下来了,但仅仅具有形式的意义,种种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以来,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快涨,不仅大城市,一些中等城市的房价也持续走高,有些房价已经趋稳的地方也随之出现了大幅度反弹,许多地方的房价大大超出了老百姓的实际购买能力。一些地方GDP增幅长期居高不下,一些行业投资过热的倾向久攻不克,与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高烧”状态有直接的关联。表面文章做得多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自然难以得到脚踏实地落实。正是因此,中央政府才会再次出台针对性政策,坚决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
当前,我们必须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决地、不打折扣地把国务院制定的措施落到实处。这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要找出调控的难点和着力点,对症下药,攻克难关。前一时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开发商在各种场合发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比如“房子不是造给穷人住的”之类。作为开发商,说这种话也许可以理解,但作为政府官员,如果附和这种言论,则是摆错了自己的位置。
国务院调控措施明确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对开发商来说,这可能不会获得像建造高档住宅那样的高额利润,地方政府也难以借此抬升GDP。为此,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明确立场,真正转变观念,将老百姓的安居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把自己混同为开发商的“代言人”。
在一些地方,所谓“经营城市”的口号十分流行,一些城市的官员俨然把自己当作了这个城市的CEO,过度追求GDP增长,过度追求城市景观漂亮,大兴土木,大举拆建,人为增加房地产被动需求。这不仅给普通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就是没有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加以纠正。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守土有责,自觉地服从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盘棋”,是此次调控取得成功的关键。不放弃本位立场,总是在出台的政策中夹杂本部门和本地方的利益,就不能实现通力合作,也不能很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所以,统一思想,依靠群众,协调利益,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应当是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原则。
我们相信,随着各项调控措施逐步落实到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定能回归到理性、健康的轨道,实现与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国际金融报》评论员)
相关报道:
“现在的楼盘均价,动辄八九千元甚至上万元,高得实在离谱。”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先明直言不讳。“两会最该讨论房价问题——百姓安居,那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不少网民而言,房价的涨跌已成为他们关心的头号热点。
“五一”黄金周里,两件“网事”引起了众多购房者的关注。一是广州网民投票评选“最不诚信地产发展商”,二是深圳市民发起“不买房行动”。截止到8日,共有8000多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评选活动,而支持“不买房行动”的人数则达到了16000多人。一些专家表示,两起“网络事件”反映出当前消费者和开发商矛盾日趋尖锐,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能单方面依靠市场的手段。政府作为社会公平的守护者,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切实采取措施平抑房价。
|